814章 沸騰之海(上)(1 / 3)

海上君王號典雅莊重的官艙,塞裏木淖爾遠眺海峽中段那些爭波逐流揚帆競速的驅逐艦,一時間感概萬千:“如果當年波斯皇帝薛西斯有這樣先進的航海技術,薩拉米灣海戰也許就是另外一種結局,全世界的曆史就將大大的不同了……”

地處東西方之間的兩河流域、伊朗高原,波斯人在很長時間承擔了文明中介的作用,這種身份直到阿拉伯伊斯蘭勢力興起之後才逐漸被取代,唐代諸多詩人留傳下來的名篇,那些當臚賣酒的雪膚碧眼的胡姬,就主要是波斯人。

身為波斯光明聖女,塞裏木淖爾相當了解東西方的航海技術,這個時代的歐洲船隻仍以沿岸航行為主,而中國海船能夠從臨安遠航萬裏抵達阿拉伯海、波斯灣,孰高孰低毋庸諱言。

楚風聞言哧的一聲笑,不為別的,他的船型了可是融合東西方的經典船型,達到了木製風帆船的巔峰,怎麼可能是還處於漿帆並用時代的歐洲人可以比擬的呢?

大漢海船之所以能夠在海峽中段的亂流中保持穩定,於狹窄的海峽航道內艦隊陣列井井有序,和它極其高明的操縱**息相關,而控製船行進方向的最重要的部件就非船舵莫屬了。

在這方麵,華夏的老祖宗把人類其他古文明的競爭對手遠遠的拋在了身後,因為中國人是船舵的發明者,全世界最早的船舵(原始的艄形舵)是在洞庭湖區澧陽平原距今七千年的城頭山遺址中發現的。

其後很長時間,中華兒女保持了領先地位,大漢海軍的軍艦就裝備著宋代領先世界的又一項成就——平衡舵。

歐洲海軍使用的老式舵,負責轉舵的軸位於舵麵的一端,類似頭朝下柄朝上豎起來的菜刀,轉舵時由舵軸帶動舵麵,就像用手握住菜刀柄在水裏旋轉刀身那樣要抵受水流衝擊之力,故而舵軸受力極大,舵麵就不能做得太大以免舵軸斷裂,要知道這個時代還沒有不鏽鋼軸承啊,木頭的軸能帶動多大點舵麵?

這樣的舵,因為轉舵力矩極大,所以操縱很費力,特別是大型海船,幾個膀大腰圓的水手站舵盤邊上,船長嘴裏一個“左滿舵”挺瀟灑的,負責轉舵的水手就得拿出吃奶的力氣,汗珠摔八瓣沒人管。

舵麵不敢做太大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大大的船,小小的舵,你是左滿舵了,可船身龐大的慣性還朝右邊去呢,老半天才能抵消掉角速度,也就是說轉彎半徑大,笨重,不靈活。

宋代航海科學的結晶,平衡舵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的舵軸不是安在舵麵一端,而是靠中間的位置,就好像菜刀柄安在刀片的中間位置,同樣是放水裏轉動,力矩減小了不少,受力就小得多。

這樣,不僅舵操縱起來更靈活省力,舵麵也可以適當做大一些,船大舵也大,船轉彎就容易,靈活機動進退自如,同樣大的港灣二十艘拜占庭軍船撞成一堆兒了,二十艘大漢軍艦卻能井井有條。

楚風把這些解說分明,又道:“潛伏在船底下,默默無聞的船舵是創造奇跡的第一大功臣……”

“那麼誰是第二大功臣呢?”努爾嫚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閃忽閃,活脫脫的好奇寶寶。

楚風笑著揉了揉她肉嘟嘟的臉蛋:“那當然是船帆囉。”

這個時代,歐洲人開始使用三角拉丁帆,這種帆是他們從阿拉伯人手裏學來的,但在十三世紀末還是作為輔助動力,地中海地區的大型雙層槳帆船,也隻設前後桅杆,掛兩麵帆,有風借力,無風或風向不好就劃槳。

晚唐,中國船就“能使八麵風”,也就是利用相當先進而複雜的帆索係,做到任何方向來風都能利用,即便逆風情況下隻要航線與風向有很小的夾角也能前進,就算最難堪的不偏不倚的當頭逆風,也能用之字法保持與風向的夾角,繼續借風力前進,大型海船更是使用繁複的帆索係來提供豐沛的動力,以做臨安-卡利海特、泉州-霍爾木茲這樣的遠洋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