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章 神聖同盟(1 / 3)

大漢皇帝楚風借出兵征伐羅斯蠻族為掩護,陸海大軍在沿黑海西岸北上的半道拐了個彎,出人意料的進兵巴爾幹。

其中皇家近衛騎兵第五軍團配合第一軍第三師繼續北上登陸克裏米亞半島,順義王海都自拔都薩萊城西進,對羅斯蠻族形成鉗形合擊的態勢,軍事壓力之下輔以強大的政治誘降、宗教拉攏,迫使其放棄武力抵抗。

拜占庭第三軍團加上第一軍第二師北上羅馬尼亞,從多瑙河口溯流而上,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攻略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等地。

執政官羅曼努斯親率第四軍團,與陳吊眼統帥的第一軍主力部隊對保加利亞展開牛刀殺雞的強大攻勢,以團為單位大麵積展開,在喀爾巴阡山脈和多瑙河下遊平原之間形成扇形攻擊麵。

保加利亞王國早已衰落,事實上成為十餘個分裂的自治區,羅馬尼亞則分為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政治實體,塞爾維亞則剛剛利用保加利亞和拜占庭的戰爭獲取了獨立,但離崛起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伴隨著蒙古帝國覆滅,巴爾幹國家剛剛從金帳汗的鞭笞之下解脫出來,貴族們正忙著爭權奪利,沒成想大漢帝國的強勢介入打碎了這一地區的平靜。

羅馬尼亞雖然形成了民族,但沒有統一的國家,麵臨規模超過當年拔都西征的軍事打擊,他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很快就宣布臣服於雙子帝國,在他們的港口和城市升起了雙頭鷹旗和金底蒼龍旗。

保加利亞第二王國因為保版“李自成”的起義和蒙古入侵的打擊變得支離破碎,處於封建割據狀態。

其國內也頗有幾個吳三桂式的人物,十年前配合金帳汗國蒙古軍殺掉了起義軍領袖伊瓦依洛,現在這幾位都受了金帳汗的冊封,名號嘛也不知是平西王還是定南王。到現在金帳汗倒台,這幾位也不免慌了神,生怕誰登高一呼,自己就被當成保奸給哢嚓了。

拜占庭督軍賽繆.巴希爾別的本事倒也稀鬆平常,拉皮條的手段實在爐火純青,他從陳吊眼和羅曼努斯口中得知了真正的進攻方向,立刻派人前往聯絡這幾個保加利亞的二五仔,雖然使者剛剛跨馬朝他們的封地城堡飛馳而去,這結果其實也就昭然若揭了。

既然之前他們能賣給蒙古人,現在又何嚐不能賣給大漢?

羅曼努斯以羅馬帝國執政官身份,把賽繆.巴希爾的勞績上報君士坦丁堡,然後雙子帝國的軍隊在多瑙河下遊平原和喀爾巴阡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區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攻勢。

巴爾幹這片地區不能說彈丸之地,人口也非寥寥無幾,後世這裏建立了十多個國家,巴爾幹民族也素稱驍勇善戰,若是組成一個聯盟,倒也有一戰之力——當年蒙古西征,天縱雄才的拔都和絕世名將速不台,擊敗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聯軍的時候,也費了幾膀子力氣。

無奈楚風事先采取了隱真示假的戰略欺騙,巴爾幹地區的封建領主根本就沒有想到會突然遭遇滅頂之災,軍隊都還留在各自的城堡和封地,未曾像對付蒙古西征那樣組建聯軍。

這些軍隊如果聯合起來,倒也有數萬之眾,可分散在大大小小若幹封建領主手裏,眾所周知中世紀歐洲封建領主的軍隊規模,普遍也就幾十人、幾百人而已,極強大的也不過一兩千,根本無法對漢軍形成威脅。

皇家近衛騎兵團以千人左右的營團為單位展開,漢軍則以團為基礎,有的更是直接以營為單位分進合擊。

美麗溫柔的多瑙河下遊平原,極其適合拜占庭重裝騎兵衝擊和大漢步騎炮合同作戰展開,一座座試圖頑抗的城堡被十二斤重炮轟破,一支支封建領主的軍隊被重騎兵踩得人仰馬翻,雙子帝國的攻勢如火如荼,整個巴爾幹都在燃燒中!

多瑙河下遊的戰火,很快就令上遊地區感受到了戰爭的威脅,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維也納,這座美麗的音樂之都,也變得緊張起來。

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坐落於同名的盆地之中,三麵環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

十年前哈布斯堡的德意誌國王魯道夫一世在多次征討後戰勝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的曆史。

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統治地位,奧托卡二世雖然在戰鬥中陣亡,他在維也納的支持者勢力依舊強大,發動過好幾次針對哈布斯堡的起義,但都被魯道夫一世武力鎮壓。

不過五六年前的一次農民起義,改變了貴族的看法,萊茵河流域的農民不堪忍受諸侯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舉行大規模起義,席卷了德意誌許多地區。魯道夫一世殘酷地鎮壓了這次起義,並對起義首領腓特烈處以火刑,通過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他得到了德意誌貴族和教會的盛讚,成為近百年來威望最高的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哈布斯堡家族在維也納多瑙河畔的霍夫堡王宮,也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心髒。

這座美輪美奐的王宮最主要的大殿門前,由來自瑞士的精銳長戟兵把守,所以也被稱為瑞士宮。

穿著鮮紅色製服、頭戴尖頂盔帽的瑞士長戟兵,一個個神氣十足的站在台階上,下巴以四十五度角高高的仰起來,俯視著台階之下的人流。

隻不過現在他們的驕傲神情,怎麼看都有些色厲內荏的架勢。

消息很靈通,全城居民,從貴族到平民全都知道大漢帝國在巴爾幹發動了摧枯拉朽的攻勢,速度和威勢猶勝過當年的蒙古西征。

年紀大一點兒的維也納居民,對當年的可怕處境兀自心有餘悸,速不台率領的蒙古部隊飲馬多瑙河,到了離維也納僅僅十幾公裏的地方,維也納已經關閉城門準備守城戰,按照歐洲人自己的記錄,他們是“閉著城門發抖”。

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拯救了維也納,拯救了神聖羅馬帝國,拯救了整個歐洲。

它叫做釣魚城。

窩闊台大汗的死亡,導致拔都和速不台不得不返回不兒罕山、斡難河畔參加庫裏台大會,蒙古軍從距離維也納十多公裏的地方向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而之前蒙古軍對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和條頓騎士團的全勝戰績,使得城內連一個追兵都不敢派出,直到蒙古軍離開之後第三天,維也納人才知道自己逃脫了覆滅的命運,並為這種絕無僅有的好運氣開始通宵達旦的慶祝。

大漢帝國沿多瑙河一路西進,勢如破竹,沿途的保加利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幾無還手之力,條頓騎士團派到邊境地區的軍隊麵臨著滅頂之災,一旦漢軍越過巴爾幹山區進入多瑙河中遊平原,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兵鋒直抵維也納城下了!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這座城市還會有上次那種出人意料的幸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