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內耳城堡位於巴爾幹中部山區,背靠山脈和森林,前臨維丁通往貝爾格萊德的交通要道,有一條多瑙河的支流蜿蜒曲折的流經此地,在城堡前方形成了平緩的衝積平原,有著寬廣的草地,乃是山區居民放牧牛羊、種植燕麥之所在。
曾經,這片河穀平原富饒而祥和,每年養肥的牛羊成群、收獲的糧食滿倉,以豐富的產出養育了山區居民,也滿足著設內耳城堡主人的欲望。
可自從數十年前拔都西征經過此地,早年的安詳就消失無蹤,蒙古人、保加爾人、東羅馬人,農民起義軍、保王黨、投靠金帳汗的保加利亞貴族,各路軍隊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了爭奪設內耳城堡這座西通貝爾格萊德,東連多瑙河下遊平原的戰略要點而在此連番征戰,過去的一切都遭到了破壞。
到處都是大片大片荒蕪的田地,被破壞後的村莊惟有房屋的柱子孤單的矗立著,磨坊的水車變得光禿禿的隻剩下基本的骨架,森林中的野獸在廢棄的村落裏肆意行走,宛如荒郊野外。
不久前,戰爭的喧囂再一次降臨了此地,伊瓦洛伊起義軍的殘部從森林中殺出來,包圍了設內耳城堡,雙方在此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現在,對壘的兩軍中間插進了新的勢力。
起義軍營地與設內耳城堡之間,金底蒼龍旗與黑色雙頭鷹旗高高飛揚,聯軍以和平使者的身份駕臨,調停設內耳伯爵阿黑皮洛士與起義軍之間的戰爭。
三方的聯絡官騎著馬,在城堡與漢軍營地、漢軍營地與起義軍營地之間來回穿梭,看樣子就知道漢軍的指揮官正忙於調解糾紛。
聯軍雖位於起義軍和城堡守軍之間,事實上是被包圍夾擊的狀態,可他們似乎並不太在意,因為雙方都邀請漢軍前來助戰,無論起義軍還是城堡守軍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城頭上的守衛者與城下的進攻者,都在和聯軍稱兄道弟。
而且,以實力而論,城堡內八百來號守軍,與城外四五千的進攻者,也根本無法對聯軍形成威脅——聯軍由一個漢軍步兵師與一個羅馬軍團組成,分別打著第一軍第一師和第四軍團的旗號。
巴爾幹地區民族複雜,各實力派人物割據稱雄,極強的封建領主也就幾千號戰兵,弱者數十數百不等,絕不可能吃得下齊裝滿員的陸軍師,何況還有個輔助作戰的羅馬軍團呢!
羅馬軍團的士兵們還保持著警惕,全副武裝的警戒著什麼,漢軍就顯得散漫多了,他們東一團西一群的紮堆聊天,把武器隨手扔在身邊,看上去百無聊賴……
遠處森林邊上的草堆裏,發出了數聲冷笑,繼而三道灰色的身影,借助灌木叢的掩護悄然遁去。
博克哈德.馮.施瓦登率領條頓騎士團作為先鋒,已進抵設內耳城堡以西十裏處,派往前方查探的斥候將情況稟報之後,博克哈德不禁大喜過望:
一旦他率兵出現在設內耳城下,伯爵的士兵和起義軍就會同時進攻聯軍,雙子帝國的聯軍即將落入兩麵夾擊的狀態。
或許起義者和伯爵的士兵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和聯軍相提並論,可當條頓騎士加入之後力量就不會太單薄了,何況身後還有十萬神聖同盟軍隊將會源源不斷的投入戰場?
將漢軍圍殲於堅固的設內耳城堡之下,再好不過了。
博克哈德.馮.施瓦登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漢軍發現落入陷阱的時候,這些異教徒臉上的表情有多麼的精彩。
條頓騎士團開始借助山形地勢和森林的掩護,快速向聯軍集結地域逼近。
博克哈德把軍隊分成了三部分,一路前去加強起義軍的力量,一路直接堵在正西麵為大部隊打頭陣,自己親率第三路快速向設內耳城堡靠攏,以便在戰役初始就形成三麵圍殲的有利態勢。
費了番辛苦,博克哈德終於把軍隊運動到了預定位置。
“為了基督的榮耀!”他抽出沉重的騎士劍,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成群的戰士,包括緊握騎士劍的騎兵,以及使用雙手大劍,步行進攻的條頓騎士(條頓騎士團並非騎馬衝殺的才稱騎士),從城堡的西北方向疾衝而出,吼叫著衝向聯軍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