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知行知道他什麼意思,嗬!範永傑拚爹,他還拚孫子呢,誰怕誰!
第8章
數學物理方法和物理學實驗兩門課上完,一上午就過去了。
大家一邊收書一邊並不怎麼期待地往食堂走。廣陵大學食堂菜的味道並沒有辱沒「食堂」二字,打菜的阿姨也像受過全國統一培訓般有專業的手抖技能。
學生們普遍對食堂沒什麼好感,但季知行是吃飯最積極一個。
且不說他大一的時候為了省錢,一年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吃的是免費湯配白饅頭。即使是還在老家的時候,他也不曾享過什麼口福。
父母早逝,他能記事起就是跟著爺爺住的。
作為一個從小經曆過□□的人,爺爺一直秉持能吃飽就是福的生活方針,對於飯菜的味道那是相當的不講究,所以做飯也很糊弄,能做熟就行。
調料隻有油和鹽,食材就是土豆、青菜和肉,老三樣輪番上崗。
土豆絲總是和大拇指一般粗,炒肯定炒不熟的,那就加水燜,端上桌的基本都是土豆泥湯。炒青菜不舍得多放油又怕糊鍋就潑一瓢水,最後盛出來一碗菜有半碗菜汁。肉怕沒煮熟會有寄生蟲,也是一律水煮,成品就是慘白的肉塊浸在泛著油花的肉汁裏。
倒不是說爺爺不疼他,爺爺是打心眼裏覺得這樣就挺好,有肉有菜哪裏差了?少油少鹽不是很健康嗎?專家們也一直提倡飲食清淡呢。
但是後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跟潑了糞似的肥力十足,蹭蹭地長個兒,自己家孫子卻瘦成了葡萄幹,爺爺也著急了,開始嚐試改變。
季知行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他放學回家後,看見餐桌上擺著一碗碳。爺爺說那不是碳,是紅燒肉。
雖然每一口都掉黑渣,雖然腮幫子嚼到脫力,雖然咽下去之後仍然能清晰地感覺到紮胃,但是比起水煮土豆、水煮青菜、水煮肉塊,這「紅燒」肉的口感簡直太新鮮了,季知行當天就多吃了一碗飯。
爺爺大受鼓舞,第二天端上來一條死不瞑目的魚和柏油色的糖醋排骨,爺孫倆艱難地嚼完,當天雙雙進了醫院躺了5天。
出了醫院一上稱,爺孫倆各掉5斤肉。
經此一役,爺爺就不折騰了,瘦就瘦吧,不長個就不長個吧,最重要的是——活著!
後來上了中學,學校配有食堂。因為離家遠,季知行中午就在食堂吃。
當大家都在抱怨食堂菜重油重鹽重醬吃得膩人的時候,季知行第一次感受到現代工業對味蕾的衝擊,從此對「食堂菜」三個字留下無與倫比的美好印象。
當然,那時候晚餐自然還是在家吃的,有「家常菜」的對比,季知行對食堂菜的熱情維持至今。也是托食堂菜之福,他的身高才勉強在高三湊到了180整。
大一的時候,310宿舍的三個人是不在一起吃的。許東陽家裏條件好,一般都是點外賣或去學校外餐館裏吃小炒。林朗倒是在食堂吃,而季知行忙著打工,幾乎都是一下課打包個饅頭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所以一直到今天,310宿舍三個人才第一次齊聚食堂。當許東陽和林朗吃得意興闌珊的時候,季知行舌頭上每顆味蕾都在歡呼雀躍。
吃過午飯回宿舍,許東陽和林朗不約而同地打開電腦,許東陽好像最近都在查什麼資料,林朗就是打遊戲。
他招呼季知行:“快!哥帶你上分!”因為季知行如今不用苦哈哈地打工了,林朗覺得自己有義務帶領他好好享受大學生活。
“不玩。”季知行一邊說一邊打開背包,把上午兩門課的書掏出來,“我去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