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公開的軍事上的武器,也跟宋儒章先生有關。

依靠這兩人,花昭國變成了如今的世界強國。

扯遠了,言歸正傳,月能在如今社會是大有用處的,想要保持強國的地位,月能儲量一定要豐富。

可天然的月石礦就那麼多,裏麵的月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沒有了。

這該如何呢?

天無絕人之路,人們通過研究發現,想要再生月能,就要靠文學。

粗淺地解釋一下,這個世界隻要有人看書的時候,就會發出一種淡淡的光芒,這種光芒會被最近的月能礦吸收(國家通過研究改造,造出了能吸收的月能站,可以理解為電站)。

而要是看書時候被書中情節迷住了,產生了情感共鳴,散發出來的光芒能量就會越多(這種光芒隻有自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

也因此,如今的花昭國,或者說全世界,都很重視文學。

花昭國作為世界強國,也是極度推崇文學的,寫小說的在這時代不是下九流,而是實實在在的體麵事,暢銷的小說作者社會地位有時候能比官員高。

文學界的‘大神’,國家官員都要客客氣氣。

舉國都推崇文學,側麵也可以理解一下為何國家會重視教育了。

男女混校,也是從趙明德君主那一屆開始的,到現在發展下來,大家已經習慣了。

鬱格桑按照記憶走進了初三甲班。

小學部每個年級都有甲乙丙丁四個班,每個班三十多人(因為這個國家的政策就是小學強製入學,適齡七歲孩童必須送去學校,否則查出來家長要進牢裏反省三天還要扣錢,同時小學階段也算國家六年義務教育,學費十分低廉,扣的錢都足夠上六年小學,那還不如乖乖送孩子上學去呢)。

初中部因為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也需要考試才能往上升學,所以人數會比小學部少,年級和學生人數在這階段算是成反比的,年級越高,學生越少,到鬱格桑所在的初三,全級也就兩個班,一個班三十人左右。

分為甲班和乙班,沒有尖子班之分。

班上的學生大部分是鎮上,小部分是來自附近鄉村。

鬱格桑進去甲班的時候,班上已經來了大半的學生,少部分沒有到的,要麼是住的太遠,要麼是住的太近,想要掐點上課。

“小桑你來啦?你病好了嗎?”

鬱格桑走到自己的座位旁,她的同桌夏小雅就興奮著小臉跟她打招呼,隻不過聲音很小,鬱格桑也就堪堪能聽見罷了。

是個人都會有朋友,除非被孤立。

鬱格桑雖然沉默寡言,但是她親爹是學校先生,哪怕有校霸,也不會找她這種學生欺負,也因此,鬱格桑還是能正常交朋友的。

好比她的同桌夏小雅,就是她的好朋友。

夏小雅是家中唯一的女兒,有三個哥哥,在家還是比較得寵的,隻是她的性格完全隨了母親,溫柔近乎柔弱,很是膽小。

兩個膽小的人湊一塊,反而還能說說話成為好朋友。

鬱格桑性格與原主是不一樣的,上輩子她是孫子輩第一個孩子,父母又在她小時候發家,在很長時間內她是獨生女,直到後來意外有了弟弟。可這依舊不妨礙她受寵,父母對第一個孩子感情總是比較深的,加上他們都不是重男輕女的,若不是意外懷孕也不會生二胎,弟弟的出生沒有改變鬱格桑的生活,她就是典型的白富美,骨子裏是自信又驕傲的。

當然,她不會因此就瞧不起夏小雅這種性格,也許是上輩子職業的緣故,鬱格桑還算挺有包容心,能欣賞不同性格的人。

對待原主唯一的好朋友,鬱格桑給了個明媚笑臉,“是啊,病好了就來上學,你吃早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