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以為謝篤之的字跡會更加“瘦”,更加“清”一些,如同青年給人的感覺,而不是能看出來隨性和潦草。
但心底又有個聲音小聲反駁他,說人都是會變的,而且你也沒有那麼了解他,怎麼就能斷定他讀高中的時候,字跡不是這樣的呢?
“謝謝三哥,三哥的字很漂亮。”
少年認真把那一摞厚厚的筆記放到書桌右手邊,隨手就能夠到的位置上,沒問為什麼他給自己的是複印件。
“不是我的字。”謝篤之否認,淡淡開口解釋,“筆記是找補習機構整理的。”
他沒有選擇默認,刻意誤導少年的意思,把事情解釋得清楚。
就算他不解釋,少年遲早也會發現每科筆記的字跡都不相同,明顯不是出於一人之手。
“我以前沒有特地記過。”青年稍加思索,把為什麼特地委托機構的原因也一並說明,“整理完,你或許已經考過試了。”
盡管也有這樣的念頭,但他確實沒有那麼多時間。
李珩啞然,隨即失笑。
“但我還是要謝謝三哥呀。”他這樣說,“這又不衝突。”
畢竟這份筆記是謝篤之找人去記,去整理的。
青年習慣性抿住嘴唇,點點頭,算是收下了感謝。
他很少征詢他人的意見,通常隻要覺得什麼事有必要,就會動手去做了。
用謝夫人的話來說,就是性子從小就獨,太有主意和主見。
這些年,哪怕對家人已經刻意收斂許多,先斬後奏的案例其實也發生不少。
甚至某些時候,等一切塵埃落定,當事人才會猝不及防地收到消息。
比如那個謝夫人沒拍到,被他輾轉買回後放到家裏的古董花瓶。
再比如謝思之某次參加國際繪畫大賽。
——某個F國藝術家仗著人脈和評委身份,用小兒子的畫作頂替了謝思之的,導致他入選後又被通知落選。
他通過F國某個生意夥伴的渠道對大賽匿名追加了一筆投資,把那個藝術家踢出了評委席。
謝思之甚至是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斬獲大獎的消息的。
一旦決定,就會去做,他就是這樣的性格,通知當事人的情況都少,更不要說特地解釋或是商量了。
所以,盡管哪怕有一千種方式去協調、解決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開口前,謝篤之依舊產生了近似遲疑的情緒。
——少年是弟弟。
謝篤之不可能同對待謝慎之謝思之那樣對待他,盡管從心理年齡上來說,雙胞胎在他這裏其實也算小輩。
可兩者到底是不同的。
他清楚少年僅僅是外表看上去柔弱、像易碎品,實際上卻有葦草或青苔那樣頑強堅韌的性格。
可對方實在太乖了,溫馴安靜,總讓人忍不住把好的東西都留給他。
以至於底線和原則在不自覺中一低再低,連這種在他以前看來根本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舉棋不定,特地過來征詢當事人的意見。
縱使如此,謝篤之也不確定自己像不像個好哥哥。
“補課?”
被問及什麼時候比較有空,少年先是怔住,隨即帶著幾分不確定地回答:“……周六周末應該隨時可以吧?”
他應該也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謝篤之於是點頭,應了聲好,按照原計劃,繼續說起入學的事情,“私高和一中都可以進。”
“私高校舍環境比一中好,離家稍微近一點,媽媽也有私高的股份。”
意思是在私高讀書會比較方便。
“那一中呢?”
少年下意識問道
他突然想起來對方上次好像提過給一中捐教學樓,但是一中沒有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