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雙王叛亂爆發,瑞親王舉兵,寧王響應,囚眾宮妃於景陽殿。同年廢太子病逝。

泓安三十六年,晉王出兵平定叛亂,瑞親王被斬,寧王流放嶺南。

泓安三十七年,晉王勤王有功,被立為皇太子。

……

泓安四十年,烈帝退位,稱太上皇。景帝踐祚,改元景昌。

……

“陛下?陛下!”

“啊??”李子酬抬起頭來。

周懷衿:“臣剛才說的話,您聽見了嗎?”

李子酬:“當然聽見了,朕又不聾。”

周懷衿:“那您意下如何?”

李子酬:“……”

李子酬:“要不你再說一遍吧。”

周懷衿:“。”他就知道女皇根本沒聽進去。

“臣彙報,南山學宮招生完畢,按照您的旨意,三軍戰死將士的適齡遺孤基本上都在裏麵了,這個是學員名錄。”

“然後,既然武官學監都已經籌備好了,農事學監和文官學監也該提上議程了,您看看選址在哪裏比較合適?”

“軍隊的武備也都換了新,不過兩湖的水師總督上表說他們也想換新裝備,折子直接送臣這裏來了,陛下您看一下。”

“另外,秋闈要開始了,照您早前設想的,新增了武舉和農考兩個科目,禮部的考卷已經出出來了,您過一下目。還有那個叫文官素質考察的,陛下您說過要親自出題,請別忘了。

“還有隴州那邊的工程好像出了點問題,工部的陳侍郎找臣哭了好多次窮,這裏是款項明細。

“不過當下最重要的呢……”

“停停停!”眼看著遞到手邊的文書報表越來越多,李子酬趕緊打斷他的滔滔不絕。

怎麼回事?!為什麼突然多了這麼多工作,到底是誰在搞事?!!

她自己嗎??

周懷衿:“陛下,這些都是需要陛下您親自過目的,臣跟同僚們也不好隨意決斷。”

“朕知道,但是別一股腦地全塞過來。”李子酬歎了口氣,“這也太多了。”

“臣等會為陛下分憂。”

“……行吧。”周懷衿還算有點良心。

周懷衿:“說起來,陛下您剛才就有些心不在焉的,是在看什麼嗎?”

“哦,這個。”李子酬把史載從一堆文書底下抽出來。

周懷衿看了一眼,驚訝道:“泓安正史?陛下怎的突然對烈帝時候的事感興趣了?”

泓安是烈帝在位時用的年號,所以後世也有人們稱呼烈帝為泓安皇帝的。

“不是,本來是想查白丞相那年的事情……”

但無論從白巽還是謝贄入手,李子酬都查不出個所以然,就想著從更大的背景開找,這不,她又把《泓安正史》翻出來看了。

“陛下真的很重視這件事情呢。”

“是啊,當年發生過什麼我完全記不清了,要想回憶起來就隻能從史載裏入手了。”李子酬翻動著書頁,“懷衿入獄之前一直在南方遊學對吧?那麼四年前你並不在臨京咯?”

李子酬隨口問道,本沒想著能聽見什麼有價值的回答,但周懷衿卻想了想:“不,四年前臣到過臨京。”

李子酬手中動作一頓:“什麼?你來過臨京?”

周懷衿:“是的,那年的九月到年底,臣都待在臨京。”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