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請纓出征(1 / 2)

深秋,北國楓葉紅遍,層林盡染。這天,京城忽然變得酷熱非常,儼然六月盛火。天空紅彤彤的雲朵似要燃燒起來。這是大明建國近百年未有的征兆。前門大街上的柳樹,象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驛道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幹巴巴的發著些白光。街巷裏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幹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皇城象燒透了的老磚窯,使人喘不出氣。狗爬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的大,小販們不敢吆喝,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也好象要被曬化。

過了一會兒,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壓頂,大有烏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不多時,暴雨如注。街麵上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被裹在裏麵,辨不清東西南北,四麵八方全亂套了,隻剩下澷天的雨柱,沒頭蓋腦的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地上射起了無數的箭頭,皇城的琉璃瓦上落下萬千條瀑布。一會兒,天地已分不清楚,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到處流,成了一個滄海橫流,群魔亂舞的水世界。

這一天上午,紫禁城威嚴肅穆的皇宮內,年輕氣盛的正統皇帝端坐在朝堂之上。忽然一陣閃電,當空又是一陣霹靂,把群臣驚得目瞪口呆。

“這都是什麼節氣了,還有這等炎熱怪異的天氣,難道是流年不利?”

“我大明朝開國這麼久,從未見過如此天象,莫非國家有亂?”眾人議論紛紛。“咳咳咳……”正統皇帝故作一陣咳嗽,大殿上立時安靜下來。

這時候,直隸巡撫急忙前來稟報,“陛下,京郊密雲水庫發生坍塌,請陛下聖裁!”

正統皇帝將目光轉向工部尚書,“於大人,你們前幾月不是剛剛加固了堤防嗎?怎麼這麼快就出現了故障,是否又是豆腐渣工程?”

工部尚書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額頭上冒出汗來,急忙跪下,“啟奏萬歲,這個工程都是包工包料的,我們前去複查,並未發現不妥之處,隻是遭遇這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庫容自然有限。”“一派胡言!”皇上斥道。

這時,有侍衛官來報:“陛下,浙江八百裏加急!”

“快呈上來!”皇上喝道。早有太監呈上奏章,正統皇帝一看,卻是浙江巡撫肖萬春關於倭寇作亂的呈報。正統皇帝看了,臉色不由得凝重起來,便對群臣道:“倭寇猖獗,在我江浙一帶攻城掠地,屠戮官民,士可忍孰不可忍,眾愛卿有何高見。”

大殿之上一時鴉雀無聲,怪不得來這麼一陣暴風驟雨,原來邊疆出亂子了,眾大臣一時麵麵相覷。

“你們都啞巴了,平時文韜武略,能說會道,現在邊疆有亂,一個個都冷了場!”

原來明代時倭寇侵我山河由來已久。十三世紀中葉,日本存在一些地方割據勢力——守護大名,他們之間除了掠奪財富,互相征戰之外,還經常支持和勾結海盜商人騷擾和擄掠中國沿海地區。太祖朱元璋即位後,曾經派使者到日本,以恢複兩國關係,同時也是為了消弭倭患。如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日本國王良懷曾遣使至中國奉表進貢,同時送回“明州、台州被掠男子七十餘人”。但從整體說來,朱元璋的友好政策效果不甚明顯,倭寇侵擾日漸頻繁。北起山東,南到福建,到處受到劫掠。特別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統一日本之後,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便流落海上,盤踞於諸島之上,不時侵擾中國沿海地區,倭寇甚至糾集數千上萬人馬,深入內地數百甚至數千裏,圍攻州府,攻占縣城,大肆燒殺搶掠,給社會帶了嚴重的動蕩,由此造成正統年間的部分倭患泛濫。

小雲現在心裏可是打翻了五味瓶,自己剛入朝堂,便又逢上日本鬼子入侵,二十世紀的三十至四十年代,中國處於水深火熱的八年抗戰中,國人浴血成河,江山殘遭蹂躪,我們的先輩憑著一腔熱血與裝備優良的鬼子兵激戰於白山黑水,長城內外,記憶太深刻了。想不到這次遁入明代,又遭遇了鬼子,不由得義憤填膺。這下可不能錯過了,這次可是敵弱我強,敵人是流寇,心中自有取勝的把握,便上前請戰。

“陛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微臣願領兵前往江浙,蕩平倭寇,衛我河山!”

正統皇帝一看,原來是翰林院的新科侍講學士李小寶,便“哧”地笑了,對著眾大臣道:“看看!看看!人家一個文弱書生都肯站出來保家衛國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這些大明素有文治武功的將相之材一個個都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