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何田出來了。
農忙已經結束,地裏沒什麼活,何來旺手裏隻剩下三錢銀子,他想趁著這段時間去鎮上多打些短工,好歹要把兒子明年讀書的束脩給掙出來。
何田聽說後,就鬧著要一起去。
何來旺本來不想帶他,可是一想到兒子長這麼大,一次都沒去過鎮上,於是就答應了。
張英娘不放心,再三叮囑何來旺一定要看好兒子,何田也滿口保證自己絕對不亂跑。
何田把阿寶留在家裏,然後牽著他爹的手,高高興興地往鎮上去了。
小半個時辰後,到了柳鎮,行人來來往往,街邊開著各色店鋪,還算挺熱鬧。何來旺早就聯係好了,鎮上張大戶家要擴建院子,所以招收人手,每人每日七個銅板,還管一頓飯。
途中,經過鎮上李秀才家,從牆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何田停下腳,認真傾聽。
何來旺見狀,也跟著停下來。
何田隻聽了幾句就要走:“爹,快走吧,免得誤了上工的時辰。”
何來旺見他剛才聽得認真,心裏也很高興,一邊走一邊說道:“這裏離我上工的地方隻隔了一條街,你要是能記住路,一會兒可以過來這裏玩。”
“好,我一定認真記路。”
等到了上工的地方,何田記住了這條路。何來旺考他,見兒子沒答錯,才肯放他去玩。
第一天的時候,何來旺一邊幹活一邊擔憂著,生怕兒子記錯路,跑丟了。
何田也能猜到他的心思,每隔半個時辰,就會去上工的地方給他爹看一眼,免得他擔憂。
至於午飯,何田隻好厚著臉皮接受了他爹給的一文錢,買了餅子充饑。
他打聽過了,鎮上一共有兩個教書的先生,都是秀才。一個是張秀才,一個是李秀才。張秀才每年隻收五錢銀子的束脩,管得也比較鬆散。
李秀才則不同,他為人嚴厲,束脩每年要六錢銀子,而且招收有門檻。需要通過他的考核,一點基礎都沒有的他不收。
何光宗在張秀才那裏讀書,學了兩年,也就是認識了一些字而已。何田傾向於去李秀才那裏,但原身是一個字都不識的,所以他隻能賴上他爹,借著在牆外偷聽的機會,好讓自己有點基礎。
二十天後,張大戶家的房子修好了,何來旺賺到了一百多文。加上之前秋收賣掉的糧食,兒子明年的束脩已經夠了。
每天從鎮上走回家的路上,何田都會給他背今天又偷學到了什麼。何來旺驚訝兒子的好記性,更堅定了要送他去念書的決心。
何來旺有的是力氣,他倒是還想繼續打短工,可已經沒有地方要招工了。他隻好回家,正好也該囤積冬天的柴火了。
何田在村裏沒有玩伴,他也不想跟三個哥哥玩,於是就像個小跟屁蟲,跟著何來旺去山裏砍柴。
何田不想爹娘那麼辛苦,畢竟供養一個讀書人很不容易。可是原身隻會幹活,其他的什麼也不會,何田隻好另想法子。
跟著何來旺在山裏呆了好幾天,這一日,何來旺剛砍倒一棵樹,停下ᴶˢᴳᴮᴮ來休息的時候,發現兒子在一旁斜坡的縫隙裏挖著什麼東西。
他沒放在心上。鄉下的孩子,上山爬樹,下河摸魚,這都是常態,更別提挖土了。
“阿田,小心一點,別摔了!”
何田心裏非常高興,不枉他這幾天像老鷹似的四處搜尋,終於讓他發現了一株人參!
避開根須,小心翼翼地將人參全須全尾地挖了出來,然後捧給何來旺看:“爹,你看這是什麼?長得挺奇怪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