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蝦夷島 驚蟄革新(3 / 3)

歐陽軍本想讓愛努人拋棄倭人的竹弓,改用女真人用的骨質強弓,以便打造一支弓兵部隊,但是愛努人的體質實在太弱,甚至不如垃圾倭人,更不用說高大強悍的女真人了,即使給他們裝備了女真骨弓,他們也拉不動,歐陽軍幹脆讓大部分人把日本劍道也放棄了,因為愛努人即使再怎麼練,也會在體力上弱於倭人,最後還是失敗的下場。

近戰不如人,遠戰也不行,歐陽軍實在不知道該拿這些愛努人怎麼辦了,就在他苦惱時,一個意外的發現給了他靈感。

在整編愛努士兵的時候,他發現愛努平民大都喜歡使用竹矛,長而粗的竹矛用來刺,短而細的竹矛用來當標槍用。

於是歐陽軍就地取材,讓愛努人普遍使用竹矛和竹槍,並借鑒了古羅馬的方陣製度,將整個愛努軍隊改編成每個各一百人的標槍方陣兵團。這樣既可最大限度的發揮每一個愛努士兵的戰鬥力,又避免了愛努人將領稀少,一旦將軍陣亡,整個軍隊就崩潰的結局。

每個方陣兵團共列為五排,每排二十人,其中又分為長矛方陣和標槍方陣。長矛方陣中,士兵全部為長矛手,每個長矛手配備一支竹製長矛,攜帶一個竹製盾牌,長矛主要用來對付騎兵,盾牌則隻是阻擋一般的弓箭,考慮到倭人騎兵不多,歐陽軍隻組織了十個長矛方陣

標槍方陣中則全部為標槍投手,其中第一排士兵為特別挑選的劍道好手,每人裝備一把日本武士刀,負責保護後四排的投擲手,每個投擲手裝備五把標槍,一長四短,短的用來投擲,長的以備近戰格鬥。同時每個標槍方陣的士兵還配備了一個小巧的竹製盾牌,這個盾牌可以綁在左臂上,用來格擋弓箭。剩餘的二十個方陣全部為標槍方陣。

愛努平民平時用的就是竹製的標槍和長矛,可以說正是他們熟悉和擅長的武器,所以整編後的愛努軍隊將發揮更加強大的威力。

剩下的就是訓練了,別說愛努人,就是女真人和倭人都從來沒有使用過方陣戰法,所以歐陽軍隻好親自教導他們,不過他沒有將所有人都叫到一起進行訓練,而隻是挑選了各個方陣中最聰明機靈的人組成了一隻新的方陣,名為軍官方陣,考慮到以後還要對女真人進行軍事改編,便讓納魯、庫勒吉膳、波波羅等人也加入了軍官方陣。

首先應該訓練的自然是方陣齊步,左右轉向,方陣變型,但讓歐陽軍吐血的是光是讓這些野人和半野人區分左和右就花了整整十天的時間。

不過左右一分清,接下來就簡單了,齊步、轉向、變型,軍官方陣隻用了七天時間就全部領悟了。

最後是模擬實戰,由歐陽軍和卡拉各帶一半軍官方陣的人進行實戰對抗,在實戰中使他們更加熟悉這種新的戰法。不過也證明了某些人確實是不適合這種戰法,比如納魯。

方陣戰法強調的是士兵與士兵的配合,整個軍團所有人的士氣和忍耐力,而不是個人勇武,但是頭腦簡單又勇武非常的納魯除了總是嗷嗷的衝在最前方,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配合。剛開始的時候,方陣士兵們還不知道如何配合與協調,怪獸一般的納魯一衝進方陣中,往往就是漫天飛舞的人影,總是被納魯一個人衝散了隊形,然後就是幾十個人被一個人追著跑的壯觀場景。而當普通的士兵熟悉這種戰法後,納魯便總是像烤豬一樣被幾十個人用竹矛架綁起來,被挑飛回自己的方陣,龐大的納魯成了對手最有力的武器,往往納魯一砸回去總能把自己的方陣砸出個大窟窿來,於是對手趁機衝進去,瓦解了整個方陣。最可笑的是到最後,無論納魯對手一方還是納魯自己那一方,都發現了納魯這個強大的武器,當納魯一衝出去時,無論那一方,都立即向著納魯而不是對手衝去,最先把納魯架起來的那一方也往往是勝利的一方。有時候雙方同時衝到了納魯身邊,便矛來槍往的在納魯的身邊搏鬥起來,而納魯隻好一個人對抗著兩個方陣的攻擊。

歐陽軍哭笑不得,隻好讓納魯退出了訓練,並安慰沮喪的納魯:“你適合做的是遊騎兵,而不是這種娃娃的遊戲。”

訓練結束後,歐陽軍也得到了所有軍官的認可,這為以後完全得到整個蝦夷島和愛努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會了軍官方陣古羅馬戰法後,歐陽軍便讓這批軍官去訓練各自的士兵。自己則帶著原來的那批人出發前往朝鮮。愛努女王又加派了一百名愛努武士,乘坐兩艘愛努戰船跟隨歐陽軍到朝鮮。

希望號經過修繕後再次揚起了風帆,從南方吹來的海風越來越溫暖了。這一次,希望號的旅程將更加漫長和遙遠。

火紅的朝陽從東方的海麵上冉冉升起,幾隻海鳥繞著希望號的船帆上下飛舞鳴叫著,蔚藍的海麵上隨著日光的照射顯得波光粼粼。

在愛努國的停留,使歐陽軍對未知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憧憬和信心,歐陽軍站在船頭遙望著海岸上揮手送別的愛努女王,心中不自覺的想到了另一個美麗高挑的身影。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