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蹊是個能說會道的,飯桌上有他在,熱鬧程度翻了個倍。他講自己在雲鬆書院讀書的趣事,哪個學子吃飯多,學問好,哪個睡覺說夢話。

平常的事情從他嘴裏說出來,也變得生動靈活。

眾人聽的津津有味,沈如月臉上的紅暈,從趙言蹊進門起就沒消散過。

趙言蹊一邊說,一邊去夾菜,和沈如月的筷子碰上,趙言蹊揚眉一笑,把菜夾進了沈如月的碗中。

沈如月臉上紅雲加深兩分。

陳氏幾人都沒覺得有什麼,趙言蹊一向拿沈如月當親妹妹看待。每回他回來,給趙言舒帶什麼,就會給沈如月帶一份。

從前三房那情況,多一個真心疼愛她的兄長,對沈如月來說,以後嫁人多一份底氣。陳氏也就沒管那些繁文縟節。

葉清清心裏一咯噔。

她旁觀者清,敏銳的察覺到,沈如月對趙言蹊,似乎不單單是對兄長的感情……

沈如月雖然容易害羞,也從沒有這樣從頭到尾紅著臉的,特別偶爾看過去的眼神,崇拜中難掩一絲絲愛慕。

想到上次在孟家,羅氏提到親事時,沈如月那慌張的態度,和閃爍的言辭,葉清清覺得不太對勁。

壓下心頭的情緒,葉清清悄悄注意著沈如月,沈如月時不時瞥向趙言蹊的羞澀目光,讓她確認了想法。

一頓飯吃下來,沈如月少說看了趙言蹊幾十次,偏陳氏幾人都被趙言蹊的談話所吸引,沒人注意到。

葉清清心裏百爪撓心的難受,還得忍著。

這裏可不是現代,別說當眾了,就是私下都不好問。直剌剌說出來,更會壞了沈如月的名聲。

葉清清吃的味同嚼蠟,心裏麵裝著事,吃飯都不香了。

用完飯後,陳氏幾人收拾碗筷,趙言蹊從帶來的包裹裏,掏出幾本書,遞給沈從安,“給你。”

葉清清湊過去一看,全是些八股解析,頓時沒了興趣。

大齊是曆史上沒有過的朝代,曆史在宋朝之後,拐了個彎,沒有元鐵騎入中原,直接過渡到了大齊。

大齊的一切製度都與明朝很像,科舉考試考得也是八股製藝。

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依照題義闡述義理,代聖賢立言。格式要符合程式,字數有一定限製,句法必須對偶。

葉清清看過幾篇,一點都看不懂。她還是更喜歡看話本,沈從安每次都看的津津有味。

沈從安接過翻了翻,挑出兩本遞還給他,“這兩本我有了。”

趙言蹊睜大了眼睛,“你有了?”

沈從安點點頭,從床頭拿出十幾本書來,都是每次葉清清進城,幫他買的。

趙言蹊搶過去,看到其中兩本時,眼睛都直了,“你從哪裏買到的,這兩本《張公集注》我都沒搶到。”

張公張文瑾二十歲考中狀元,當代大儒,兩朝帝師,門生故舊遍布朝堂,他的集注,對科舉出題分析的很是透徹。

每回他出的書都遭到哄搶,有錢都難買。這兩本是張公新出的,東安縣的書肆隻有幾十本出售,剛到就被搶光了。

趙言蹊慢了一步,沒搶到。居然在沈從安這裏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