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需要時間考慮,就算是轉投到你們嘉行,要洽談的事情還有許多。”劉易菲被徐嘉說得有些心亂如麻。
她這次好不容易才拿到了《花木蘭》這個頂級資源,如果這個電影再失敗,那對她的影響就真大了。
“不著急,你可以慢慢考慮,不過友情提示,來了我們嘉行也不是就沒有可能重回電影圈,我們更多是兩手抓,並且對藝人的意見也一向很尊重。”
徐嘉擺擺手,這釣魚要講究個時機,太過急切,魚兒就容易被嚇跑,他有的是耐心。
……
電影首映後的第二天。
鋪天蓋地的差評迎麵而來,根本不給華藝方任何反應的時間。
嘉行的宣傳部這次徹底發力,打得對方毫無還手之力。
“劇情渙散,表演僵硬,打戲還是十幾年前國產古裝劇的水平,說實話,你告訴我這是迪十尼電影,我第一時間真不敢想,還有鞏利這個女巫的角色加的實在太失敗了,以及最後那個射大雕的劇情差點把我給笑死……”
“我一度做過許多努力,想要代入進電影的情節,以求能夠值回票價,但都失敗了,劇情簡直莫名其妙,滿腦子都是這是啥,這又是啥,這TM都是啥的問號,尤其是開頭柔然人用腳跑上90度角城牆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徹底無語了。”
“這個電影所有的華夏角色都醜得批爆,還有花木蘭一家住的圈樓是福州的建築,而花木蘭的故事是在南北朝北邊發生的,這完全是張冠李戴。”
“如果不是劉易菲,我連一顆星都不會打,片方也算是請了不少國人熟知的大咖,堆積了所有他們能想到的華夏元素,但是在我看來,通通是西方人對古代華夏的刻板印象,實在接受不能。”
這些影評全部都是周易編劇部門寫出來的,楊天真特意批給經費讓他們看《花木蘭》的首映,回來就以後就從各個角度開始撰寫專業的差評。
效果不可謂不出眾,對比起普通觀眾乃至影評人都是降維打擊。
換作是國內的片方,這個時候肯定會發現背後有人搗鬼,然後加以反擊,但誰讓這項目主要投資方是迪十尼,華藝雖然是出品方之一,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跟這股黑潮去對拚。
得到的結果,就是全網都在給予《花木蘭》差評,許多沒看電影的觀眾直接就pass掉了這個選擇,在他們的心裏已經造成了既定印象。
國慶檔攏共就七天黃金期,《花木蘭》本就上映得晚,這一耽擱,最後的搶救期都沒抓住,直接就是一整個暴斃。
聲勢浩大的宣傳,以及片酬昂貴的陣容,最後在國內電影市場三天累計票房居然才不到一個億,院線方可不會慣著他們,瞅瞅另一邊高歌猛進的《紅海行動》,當場就把《花木蘭》的排片給砍了一半。
至此,雙方勝負已分,嘉行再次封神,堪稱國內無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