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盛會(下)(1 / 3)

李維告別了辛吉德,又一路與受邀觀禮的英雄模範、各族各界代表們一一問好。

他們不僅有傑斯、艾克、黑默丁格這樣的科學家,還有祖安和皮爾特沃夫的工人,比爾吉沃特的漁民,艾歐尼亞的德瑪西亞和諾克薩斯的農夫,恕瑞瑪與弗雷爾卓德的部落代表.

這其中最特別的一群人,應該就是雙城和比港的企業家代表們了。

其他人都興衝衝地向著現場攝像頭招手,恨不得把自己的光輝時刻永遠地銘記在影像裏,播放給當下及後世的所有人看。

隻有企業家們低調地站在人群中心,完全沒有要刻意露臉的意思。

“哈哈.”李維見狀會心一笑。

他知道這些人在顧慮什麼.

現在是領風者的天下。而領風者的輿論可對籽苯家不太友好。

人怕出名豬怕壯。聰明人都喜歡悶聲發大財。

隻有膨脹得不得了了,才會喜歡在一個迦娜主乂思潮占據主流的地方,天天在輿論場上拋頭露麵,成為老百姓一提到籽苯家,就能下意識第一個想到他的成功學教父。

而迦娜主乂在符文之地的存在感,又是那麼強烈而不可動搖。

所以,這些企業家們都表現得很是低調。

見到李維一行人過來,他們也隻是遙遙向他點頭問好,而不像那些工人群眾一樣,爭著搶著來跟理事會班子握手,迎著攝像頭大拍合照。

“大家好啊。”李維索性主動地迎了上去,向他們伸出了手。

“李維會長。”企業家們瞬間反應過來,紛紛熱情回應。

走在最前麵的是吉拉曼恩夫人,也就是曾經的皮爾特沃夫最高議員,凱特琳的母親。

在這些企業家中,吉拉曼恩家族擁有超然的地位。

因為他們是領風者協會的早期資助者,為組織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如果不是有吉拉曼恩家族的幫助,領風者當初也不可能發展得這麼順風順水。

因此,曾經是皮城大財閥的吉拉曼恩家族,在變天後不僅沒有淪落,反而還跟後來的米達爾達家族一起,成為了領風者的老朋友,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了。

“吉拉曼恩夫人。”李維與她輕輕握手,又看著她身後的一眾企業界代表說道:“還有各位企業界的朋友.”

“大家也不用太拘束了。”

“我們現在連大同社會的初級階段都遠未實現,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還需要多種所有製在經濟建設中共同發揮作用。”

“企業界也是社會的重要力量,你們的聲音可也很重要。”

李維用平和的口吻,暗暗地鼓勵道。

既然他們現在搞的還是改良版的市場經濟,那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當然重要。

“哈哈。”吉拉曼恩夫人也是老朋友了。

她直言不諱地回答:“言多必失啊,李維會長。”

“這你們不用擔心。”李維說:“你們得相信領風者。”

“相信伱們的仁慈?”吉拉曼恩意有所指。領風者的仁慈,可從來不是給階層敵人準備的。

“不,相信我們的強大。”李維自信回答。

一個弱小無力的新生兒,才需要用激進的手段保護自己。否則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內在的病毒感染,被外在的強敵扼殺。

就像皮爾特沃夫過去的政鬥,都隻停留在上層,停留在繁榮之下的暗處。

但祖安人之間的爭鬥,卻往往要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這不是因為皮城人比祖安人更文明講禮、更團結同胞,隻是因為,皮城人比祖安人更早出發,更富裕強大。

皮城人在海外殖民地殺得血流成河、在本土鎮壓反抗奴工的時候,那手段之野蠻可絲毫不遜於祖安。隻是人家後來當了幾百年的富人,看起來更文明罷了。

“現在的領風者,比之皮城如何?”李維問。

“更勝萬倍。”吉拉曼恩夫人輕歎。

不管他們之後的執政路線如何變動,都不可能被人顛覆,被敵人滲透腐蝕,反攻倒算。

既然如此,他們也就不怕反對的聲音,哪怕是來自籽苯家的聲音。

當初的皮城財閥,表麵上和和氣氣,私底下還總互相搞商業暗殺、暴力競爭。

但領風者哪用得著這個。

隻要時機到了,社會需要變革,那他們就推行變革。既得利益者是絕無力量反對他們的。

既然如此,他們也就沒必要用多麼嚴苛的手段,去對付那些反對者。

“這你放心,吉拉曼恩夫人。”

“迦娜女神給了領風者包容萬物的底氣。我們是可以大度接納一切反對的聲音,虛心聽取任何人、任何階層的意見的。”

吉拉曼恩聽罷暗暗點頭:“李維會長,您這麼說,大家就放心了。”

“隻不過”她還是很坦誠地笑道:“樹大招風。領風者能容人,群眾卻不一定能理解啊。”

“這你們也不用擔心。”李維打包票道:“至少在現在,還沒人會反感你們。”

“甚至,大家還都很崇拜你們。”

這聽起來很反直覺,迦娜主乂聯盟的老百姓,怎麼會集體崇拜起企業家呢?

但這卻又是事實。

原因無他,隻因為,領風者解放了整個符文之地的生產力,將全世界都帶入了一個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

就像在場的企業家代表們,他們中間可不僅僅有吉拉曼恩家族這種old money、“前朝元老”。

他們中間還有因為領風者海量的武器訂單,在近兩年才成長起來的民營軍火廠商;

有乘著煉金汽車產業東風,因此一舉發家致富的上遊零件供應商;

有順應祖安居民大幅提高的食品消費需求,而迅速成長起來的餐飲業新星;還有隨著比港的經濟開發,順勢崛起的水產商人、航運公司.

這些企業家,有不少人在三年前還是普通的工程師、小生意人,甚至是一窮二白的工人和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