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幾杯茶,劉燁讓李玉鋼陪著自己,到處走了一圈。劉燁驚奇地發現,整個楓林鎮,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已經集約到農業公司。
前麵是一片苗圃。種的是桂花樹和銀杏樹。這些樹都有一人多高。
劉燁問:“這些苗圃的樹苗有人購買嗎?”
李玉鋼激動地說道:“當然有啊。”
經過李玉鋼介紹,劉燁才知道,苗圃裏的花草樹木都是賣給楓林鎮政府。中心城區要搞綠化美化,就離不開這些花草樹木。
李玉鋼的一百畝花草樹木,全都已經有了新的主人,就是等時間而已。
劉燁笑道:“生意好的話,那就多種一些。一百畝太少,種五百畝,怎麼樣?”
李玉鋼:“如果承受得起積壓,我看是可以的。這些珍稀苗木,要賣出去才有錢,賣不出去,隻有存放在田地裏,而我們還必須付租金。”
劉燁道:“隻要能賺錢,我看就不怕積壓。大舅哥,幹事業不要縮頭縮尾,怕這怕那。你要學會獨立思考。”
李玉鋼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我就這點文化,懂個啥?要不是跟著你學到點東西,還不是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農活,哪懂什麼投資?”
李玉鋼和李翠玉雖為兄妹,差異性還是很大的。李翠玉文化基礎好,有高中文化。她仍然堅持不懈地自學。
而李玉鋼隻注重向實踐學習。鬥大的字認不到一籮筐。抱起書就會睡覺。這種人的格局肯定難以擴大。
劉燁站在苗圃邊觀察了一會,這些苗木的長勢都很好。要是能賣出好價錢,收益應該不會低於種蔬菜。
把苗木賣給城裏人,劉燁也是有路子可以走的。無論是潘子揚,還是聶誌強,他們隻需要張張嘴皮子,就能搞定這些事。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供需關係。城裏人也在找這些珍稀名貴的苗木購買。
劉燁問:“大舅哥,這一百畝的苗木是真的是鎮政府買的?他們哪來這麼多的錢?”
李玉鋼說道:“當然是鎮上啊。郝書記叫人下來買的。就是新城區要搞美化綠化。可能還不夠,還需要找其他的苗圃再買一些。”
聽到這句話,讓劉燁嗅到了大商機。
饒州縣城要擴張,對苗木的需要,何止楓林鎮的十倍?
想到這,劉燁立即回縣城,連中午飯都沒吃。
他要去找鄭水生。鄭水生作為副縣長,他至少懂得怎樣操作。
鄭水生聽明白劉燁的意思,說道:“這事不歸我管。這應該是市政園林局的事情。市政園林局的局長叫徐輝。”
劉燁問:“你認識徐輝嗎?”
鄭水生道:“認識,但沒什麼交情。這種生意上的事情,僅僅憑認識,估計是沒有用的。”
劉燁自信滿滿地說道:“隻要存在供需關係,就會有生意做。”
鄭水生:“我可以介紹你們認識。至於具體的生意,我不方便參與。要完全靠你們自己去談。”
劉燁:“行。今天中午,我們就約他去京都大酒店吃飯,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