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的時候,老楊也經常會煮上幾晚熱騰騰的餛飩送過來,給他們當夜宵。
日子緊張而平靜。
像半夜槍聲這樣的小插曲,偶有發生。
二十三號當天,還有過一夥小混混路過圖書館,借酒鬧事,想要闖進去搞破壞。
老陳一個人攔不住,鄭笙又是個文弱書生,關鍵時刻,還是沈魄機靈,他抬出老杜的名頭,喊了幾個切口,說自己是老杜的拜把子小兄弟,唬得那些人一愣一愣,最後把人給嚇跑了。
不管是不是巧合,老陳和鄭笙逐漸認可沈魄的說法——圖書館確實不安全,這些書放在這裏,就像珠寶沒有上鎖,引人犯罪。
在盡量不引起張元濟注意的情況下,他們每天最多隻能搬走三箱書籍,絕大部分是精挑細選的絕版。
當日歷翻過二十七號這一天,連遲鈍的鄭笙,也終於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
第36章
沈魄睡到自然醒。
他看了一眼時鍾,上午十一點三十八分。
沈魄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起來,又愣在原地。
過了好幾秒,他慢慢重新躺下,伸個懶腰。
昨晚沈魄淩晨三點才回家,照例又是在印書館跟著鄭笙他們廝混到半夜,三人去老楊那吃了夜宵才散場。
十來天的時間,三人統共整理轉移了五十箱書。
由於要層層墊著油紙軟布,避免潮濕撞擊,還要方便搬運,真正被裝進一個箱子裏的,頂了天也就二十來本。
這些數量對於整座東方圖書館來說自然是滄海一粟。
可那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
要知道,這些書的轉移,從頭到尾都是瞞著張元濟的。
而張老先生愛書如命,每兩天都要到那裏去巡視,什麽書多了少了,他心裏清清楚楚。
沈魄他們還得用空箱子來偽裝成裝書的箱子,蒙混過去,可這種蒙混要是多了,肯定會引起張元濟的懷疑。
更何況,這一切還得瞞過日本人的眼線。
誰也不知道暗處有沒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們。
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做起來心理負擔很大,他們每天高度緊張,動輒就草木皆兵,還要在人前作戲,還得經常檢查自己有沒有露出馬腳,精神壓力極大。
沈魄也就罷了,他平時胡作非為,家裏人早就習慣了,他現在能白天按時上學,沈太太已經覺得燒了高香,沈老頭最近早出晚歸,也沒空多過問。
但鄭笙這種好學生,每天都三更半夜才回家,難免引起鄭家人關注,鄭家家風甚嚴,決不允許家中子弟在外麵無所事事廝混江湖,幸好他抬出外公的名頭解釋,又讓兄長過來,親眼見他每天下學都泡在圖書館裏,這才算沒有橫生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