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舅舅道謝,帶著鐵盒子回縣裏賓館。

在賓館房間的燈下,他將所有照片一一放在桌上,開始端詳還原。

前麵是人像,有外公的獨照,也有跟外婆的合照,背景有村裏,也有縣城的,還有兩張是在北京圓明園的遺址麵前,那時候的外公還挺年輕,不像後麵滿臉皺紋,他穿著文化衫和西裝長褲,叉腰帶笑。

聞言知道,外公從前也是個文化人,在北京讀過書,特殊年代來到這個小地方,當了小學老師,後來是校長,娶了外婆成了家,一輩子生根,再也沒離開過。

照片中的外公,漸漸長滿皺紋,多了慈祥,合照裏也多了個人,年紀好像比他還大,但背脊挺拔,人也高大,穿著裘毛大衣,西裝革履,拄著拐杖,活像上海灘或華爾街的大佬,站在旁邊的外公顯得格格不入。

後來又有大佬的單人照,背景居然還是聞言印象中小時候的村鎮。

他似乎跟外公關係不錯,合照裏麵,兩人還跟年輕人似的勾肩搭背,笑顏逐開。

這個人,是誰?

聞言多了疑惑,更有好奇。

這些照片是外公特意留給他的,所以裏麵沒有舅舅或母親,這能理解,可這些照片裏,為什麽會多個他不認識的人?

外公在世時,他好像也沒聽外公提起過這個朋友。

聞言繼續往後看。

後麵沒有拍人了,拍的是景物。

聞言一見照片裏熟悉的建築物,就徹底怔住了。

這是……東方圖書館?

是了,那是未曾燒毀前的圖書館!

還有照片裏拍攝的古舊書籍,那都是——

沈魄衝進圖書館,拿著相機到處拍,企圖用有限的幾張膠片,拍出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聞言騰地起身,死死盯著這些照片。

這些都是存在過的?!

他不是在做夢?!

聞言定定地,近乎發呆地看了好一會兒,忽然抄起手機,輸入一連串搜索的關鍵詞。

東方圖書館,燒毀,五十箱書籍幸存,張元濟,鄭笙,沈魄。

他一個個事件和人名瀏覽過去,目光停頓在最後一個姓名上。

順著名字的詞條點進去,進入一個新的關聯詞條。

沈魄,字慮光,1912年生,上海人。

……

黑白照片上的人像,正是那個鐵盒子裏的人。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疑惑。

聞言一行行看過去,他看得很仔細,生怕漏過一些關鍵詞。

那個人的少年時代,是他所熟悉的一切。

聲色犬馬,好逸惡勞。

可那人波瀾壯闊的下半生,也是他不曾想到的。

誰能想到,當年嬌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的沈少爺,還會有那樣的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