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答應撫養小公主,其中自是多有利益考量。可小公主這副捂不熱的樣子,讓寧昭儀覺得沒有太大的熱情繼續持續去討好了。當然,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寧昭儀發現,皇帝並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麽疼愛小公主,甚至是一種厭惡。初時猜測這一點時,寧昭儀還覺得是自己太敏感引致的錯覺,直到後來,就越發覺得自己想得很是正確。
世間的事,總是有跡可循。
自從皇後與文妃過世之後,皇帝除了處理朝政之外,最大的精力就放在了教養兩個皇子的身上。而夜間不是去瑤華宮,便是獨自宿在養心殿。其次便是去太後宮中走走,或是來寧昭儀這邊看看。所謂的看看,多半問的是大公主的起居飲食,至於小公主,皇帝很少,甚至是從未主動問過。
一開始寧昭儀還當皇帝體恤自己撫育兩個公主太過辛苦,所以多詢問些大公主的事情來寬寬自己的心,於是主動和皇帝回稟小公主的情況。結果次數一多,便看出了別的端倪。後宮居高位者,除了溫惜玉這種特例,多數的人,察言觀色是基本的本領。幾次下來,每當說起小公主時,皇帝眼中那藏不住的煩躁感,寧昭儀都是看見了的。雖然不知道是為何,但是早前那個愛屋及烏的構想絕對是錯誤的。而寧昭儀也相信,把小公主接過來撫養,或者是自己下得最錯的一步棋。
就在寧昭儀十分後悔,卻又求不得解決方法時,皇帝卻又時常單獨召小公主過去說話,後來更是讓小公主入了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這讓人就又有些看不透了。偏偏小公主回來,就會愈加沉默,任憑寧昭儀如何哄騙,半個字都不曾吐露,於是寧昭儀更不喜歡這個孩子了。一日三餐,專人伺候,慈母模樣,表麵功夫自是做足了的,隻是如最初的刻意親近,寧昭儀便再也沒有過了。
寧昭儀太清楚,宮中人的喜惡,多是根據皇帝的態度來的。而皇帝總是喜新厭舊的,看溫惜玉如今那麽得寵,恐怕文淩雪是誰,皇帝都快忘記了吧。與其把時間放在任夢瑤的身上,還不如花些力氣抓住皇帝的心,自己生個皇子,才是真的出路。如今,隻希望任夢瑤安安分分,別給自己添麻煩,寧昭儀就謝天謝地了。
李嬤嬤被寧昭儀訓斥了一番,心中歎息不已。這小公主難得跟著寧昭儀去一趟太後宮裏,回來衣服就被勾的破破爛爛的,問她什麽也不說。想當初,自己和在延禧宮照顧小公主的張嬤嬤是少時相識,這些年,對小公主的事情知道得也不少,聽得多了,心中自是疼惜她的。延禧宮疫病時,在內貼身服侍的宮人死了多半,其中就有張嬤嬤。李嬤嬤沒想到,從小的摯友,自己連最後一麵都沒見到。而後更沒想到,居然自己會代替張嬤嬤,來照顧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