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疑,詐,間(1 / 2)

正如衛寧所料,五縣人馬不過是礙於官兵進逼這才聯合起來,縱觀曆代兵征,不論是誰,聯合起來的人馬雖然勢大,但終究還是各懷異心。勝不得長遠,敗則為旦夕之間。

四百人馬雖然不多,但是此刻處於官兵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之下,卻是一股不菲的助力,而就這一點便足夠讓廖化在其中得到不小的地位。

廖化本是黃巾降將,投降楊奉之前身份更是彭脫親衛,雖是臨陣提拔,但也會有不少人知道才對。更兼,陽翟一戰,彭脫接近兩萬的人馬,雖大部中伏身死,但卻依然有接近數千的黃巾賊寇逃散開去,其中這些潰逃敗軍有人扯掉頭上黃巾重當流民,卻也有不少人對黃巾劫掠食髓知味,而距離陽翟最近的潁川五縣,卻正好是他們投奔的對象。

數日來,五縣賊首收攏了不少陽翟潰逃的賊寇,廖化詐降,本該是順理成章,尤其一路奔走,繞過山崗,卻也是人人疲憊不堪,符合疲軍之態,更由於衛寧精打細算,以黃巾降卒填補其中,便是蔡縣頭目派人詢問,回答也是滴水不漏,致使他疑心大減。

但就算如此,那蔡縣賊寇作為一個野心蓬勃一縣賊首。當然還是不會放下心來。依然叫人秘密監視那廖化率領而來的四百人馬。

“果然不出公子所料,賊軍見我率軍來投,縱然起疑。但也絕對不會拒而不收!”三更已過,廖化在營帳中心裏微微鬆了一口氣,忽而察覺到帳外人影浮動,心裏一動,暗自想道,“如今那蔡縣賊首雖然疑心未消。但我且先在軍中蟄伏幾日,小心應對,想必賊首疑慮當可大減……公子之計,詐降正是第一步的關鍵,等到時賊寇減少對我軍猜忌,再依公子之計行事,賊軍破之不難。”

陽翟三縣,衛寧勸阻楊奉坑殺降卒。放歸不少賊寇回歸鄉裏,留有不少人充填軍士,其中有利卻也有弊。長社一戰,朱雋坑殺數萬降卒。使得本該士氣低迷到極點地黃巾賊寇卻不敢投降,讓漢軍一路征伐平添不少阻礙。衛寧放降。便是給了那些底層士卒一些求生地希望,借以瓦解黃巾賊寇的鬥誌。又使得,潁川五縣賊首本來兵不牢靠的聯盟關係加上一層猜忌。但同樣,即便有潰兵逃竄投奔各縣頭目也讓他們不敢輕易接納,間接地,廖化詐降也平添了不少難度。

行軍打仗,運籌帷幄,每一份動作皆會引起一係列的變遷,正是如此,帶軍之將才是如履薄冰,所謂一子錯而全盤皆輸,正是此理,而一個合格的統帥,每一道命令,每一個計策,皆該躊躇再三。舍小弊而取大利,是以,即便賊軍有疑,但在如今行事之下,廖化投降,小弊卻是蓋不過大利。

整宿,四百漢軍早得廖化叮囑,小心翼翼,不使人看出端倪,有人問起,一切皆又那百來降卒答話。是以,蔡縣賊首,疑心大減。

次日天明,眾人回歸隊中,隱約間,卻依然還有不少賊寇圍住廖化等人,眾人隻做不知,匆匆向襄城而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