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勤新域名因為各大平臺的刊載報道,尋找沈月然的熱度一度上了熱搜,但是依舊沒起多少水花。m.l
他們不知道,沈月然此時正在一個通訊不發達的偏遠小山區,做著一份僅能餬口的支教工作。
這裏沒有網路,連天然氣也沒通,電視訊號全靠天線,手機也時常沒有訊號。每天出門,周圍除了大山就是農田。
沈月然每當閑下來,就會蹲在學校外麵的空地,對著連綿起伏的大山,抱著手機發呆。
雖然上麵的訊號顯示未零,雖然手機裏麵隻是一張被注銷了的電話卡,但是他就是忍不住對著它發呆。
當眼淚劃過臉龐,滴在黑黢黢的螢幕上,綻開一朵水花。他纔回過神來,擦幹淚水,撚著袖口,把手機螢幕仔細的擦了擦,放進兜裏。
“沈老師……”有天真的孩子跑過來,喊他回學校吃午飯。
“好!”對上孩子們的笑臉,沈月然臉溫和的笑著,將心事全都藏在心底,牽著他們的小手,走回了學校。
設施簡陋的鄉村小學,夥食團就在不太平坦的操場邊緣搭了一個平房裏,平房對麵也是一間平房,隻是麵積寬些,是孩子們的教室。
旁邊還有一間矮房,是沈月然的住所。
學校用的是村公社的房子,村裏的孩子們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來上學,中午不能回家就在學校吃午飯。
沈月然走過去。夥食房門口,十多個穿著樸素,正捧著自己的小飯碗吃午飯的孩子們一見他,紛紛揚起笑臉叫了一聲沈老師好。
沈月然被他們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暫且忘卻心中煩惱,笑道,“乖乖吃飯,不夠再添。”
孩子們都高興的點了點頭。
“沈老師,你也要多吃點兒,你太瘦了。”一個古靈精怪的小男生,胖胖說了一句,其他孩子也跟著附和,“就是就是。”
沈月然隻能笑著點頭,接受他們的好意。
看得出來,孩子們都很喜歡沈月然。
可不是嗎?
在沈月然來學校之前,這些孩子還是一日三餐飽一頓,鋨一頓的。
他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家庭貧困。父母沒在家,家裏都是爺爺奶奶在照看,甚至有些還要擔負起照顧家裏的農活。
沈月然剛到這裏任教的時候,就見這些孩子好些都是吃的饅頭和鹹菜。
現在正是小孩長身澧的時候,吃這些怎麼行。
沈月然便用平時積攢的一些錢,給他們搞了一個愛心午餐和晚餐,有剩餘的,想要帶回去的,都給他們裝回去。
平房門口擺著一張桌子,放著今天的吃的菜。
兩個大不銹鋼盆,一盆白菜炒肉餘,一盆土豆餘,還有一個高的鐵桶,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番茄蛋湯。
“沈老師,來吃飯了。”李婆婆熱情的盛了一大碗飯給他。
李婆婆是個樸素的老人,也是這裏的老師。她今年六十多歲了。這些孩子在沈月然來之前,一直都是李婆婆在教,她也隻會識些字,普通話也並不標準,但就在這個鄉村小學奉獻了自己所有的青春。
沈月然來了,便攬下了所有的教學任務,讓李婆婆負責這個夥食團,在其他孩子沒課的時候,看著一下。
之前,學校隻有一個班,無論年紀多大的孩子,都在一個班上了。
後麵他製定了學習教程,把年齡段不同的孩子分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