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這些戰事外,還有一些文事,也引得了世人的目光,尤其是士子的目光。
最具代表的就是,陳太丘於中平四年八月丙子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葬於郎城一事。
這一次隻是前去吊葬者,就有三萬餘人,車數千乘,‘六龍’荀爽、名士韓融等披麻戴孝執子孫禮者數以千計。更有蔡議郎撰碑銘,大將軍何進遣使致悼詞,諡曰:“征士陳君文範先生,先生行成於前,聲施於後,文為德表,範為士則,存晦歿號,不兩宜乎。”
那這個陳太丘是誰呢?如何能夠驚動得了天下間如此多的士子呢!據文醜所知,本鄉的薑承在此消息傳來之時,就一刻不停的趕去潁川吊喪去了。也使得文醜更加堅信薑承一家必不簡單。
陳太丘即陳寔也,因曾任太丘縣長,故又稱"陳太丘"。
陳寔出身寒微,家貧,年少時作過縣吏,曾經為縣裏的一些奴仆幹事,後來為都亭佐。
在其任都亭佐時,其不以此職為賤,立誌好學,坐立誦讀不輟。引起了時任許縣縣令的鄧邵的關注,並且認為他不是一般的小吏。於是就是把他舉薦去了太學讀書。
其學成歸來後,原縣令鄧邵已經調任到其他地方了,後來的縣令再召他為吏,他感恩於鄧邵舉薦他去太學讀書之事,以為舉主,於是他辭不就任,逃避隱居陽城山中去了。
這時縣中出了一場命案,同縣的楊吏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懷疑是陳寔做的,縣裏逮捕了他。拷打審訊一番之後,沒有事實根據,因此得以釋放出來。後來陳寔作了督郵,秘密托咐許令,用禮召見楊吏。遠近的人聽說,都驚歎敬佩他。知道他不僅是一個“記恩於心”之人,更是一個“以德報怨”之人。
陳寔家貧,再作郡西門亭長,不久,調為功曹。這時,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高倫教令代理文學掾。陳寔知道這個人不合適,把高倫的教書之於檄,懷檄見高倫說:"這個人不宜用,然侯常侍的命令不可違抗。我請在外署官,這樣不會有損明德。"高倫聽了他的。
於是輿論責怪陳寔所舉不得人,陳寔始終沒有說什麼。
高倫後來被征召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到輪氏旅社。高倫對大家說:"我以前為侯常侍用吏,陳君秘密持教返還,在外地白署。近來聽說有人拿這一點責怪陳寔,這是由於我害怕強暴,陳君可以說是好的推到君身上,有過則歸自己的人。"然而陳寔仍堅決引咎,聽說的人才歎息陳寔的為人,從此天下都敬佩他的德行。
元嘉元年,司空黃瓊征召能治煩劇的人才,以陳寔補聞喜長。不到一個月,陳寔因有一年的喪服,去官。再升授太丘長。講求德化,清靜無為,百姓安居樂業。永壽四年,複任司空府掾屬。
孝桓帝延熹九年,第一次黨錮之禍,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將軍竇武征辟為大將軍府掾屬,謀誅宦官。不久,竇武反被宦官所殺,第二次黨錮之禍又遭株連,但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聯名舉薦,陳寔總是婉言謝絕。
實居鄉裏,平心率物,德冠當時,為遠近之宗師,與其子紀、諶名重於世,父子三人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時,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圖畫實、紀、諶父子三人形象。實與同郡名士鍾皓、荀淑、韓韶為潁川四長。
總而言之,陳寔是一個品德高尚、大節不虧,同時在為人處世上又不失圓融的人。他出身單微,沒有根基,在處世上若不圓融,恐怕也不會能有如今的盛名。又因為他沒有根基,所以好結交朋友,汝南名士許劭曾說他“道廣”,道廣的意思就是朋友多。
如此人物,方才能夠贏得天下間廣大士人的認同與尊重!
至於‘六龍’荀爽、名士韓融等又是何人哉?
漢末潁川旬氏乃戰國儒家集大成者荀況之後,荀況者,即荀子也!
而漢末時期,在整個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潁川荀氏的發展卻要從有“潁川四長”之名的荀淑算起。
其為人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裏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
李膺是誰,那是天下士子的領袖人物,‘八俊’之首!連他都以師事荀淑,可見其之名聲威盛了。
他的八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其第六子荀爽最為知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說,而慈明就是荀爽的字了。也是僅存之人了,正是現下潁川旬氏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