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怪談物語又添一樁。

轉眼年底,眾人關心的幾件大事,無非升職與年終獎。CO2本年度效益下滑,員工都有所察覺,喬蓓心知這種時候不能苛待大家,錢一旦發得少,人心易散。於是勒緊褲腰帶,按照正常比例結算,給夠給足,將年後的離職率保持在可控範圍之內。

來年應再接再厲,眾人不以為然,隻當生意有起有落。

一月寒冬,開年,喬蓓投下重型魚雷:。

眾人收到老總郵件,皆是瞠目結舌。喬蓓介紹得很簡單,隻說這位GM之後會自組一個團隊,負責單獨開拓新業務線,各大部門不作任何變動。

字越少,事越大。連底層實習生也看得出苗頭:CO2的金字塔來了一名自由人。

根據人員架構,GM(總經理)的職位僅次於喬蓓,然而HR那邊飄出風聲:合同沒簽在CO2上海,工資發放都走香港那邊。

言下之意:此人不歸喬蓓管。

通知先行,這位神秘的空降兵到底是男是女,除去幾位管理層,無人知曉。

郵件發出後一周,有人翩翩到來。

CO2三人合夥,其中兩位常年待在香港,特派的GM自然也是同鄉:典型的青年才俊,三十不到,長得帥,學歷完美,還是個gay。

駱家安來的第一天,行政將迎新放在辦公室,他與所有人見過麵,介紹自己時坦蕩大方,對性取向毫不掩飾。

alb當日好幾個泡泡:f**k,廣告公司真的沒有直男。

雖在香港長大,但駱家安的普通話非常標準,加之父母是上海人,還能講一口流利滬語,與本地同事交流無阻。

他知道自己身份特殊,進CO2第一周,主動與每個部門的負責人吃飯,透露的意思非常簡單:我是外來人,初到貴寶地,還望各位多多指教。態度非常謙遜。

比態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執行力。駱家安來CO2自帶資源,手上兩個大客,入司後立即請HR幫忙,不到一個月,迅速組成本地團隊,在辦公室開辟了獨立大桌,運轉極快。

新同事帶進業務創收,對於BD、創意或是其他支持部門,影響不大,他們不用出人,也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客戶組兩位AD則完全不同。程諾文就不說了——駱家安來沒幾天,就有人拿他們兩個做比較,沒辦法,從年紀、長相再到定位,兩人重疊的地方太多。

公司私下形容:Ian不就是更年輕、更隨和的Nate?

人對於和自己相似的類型,總是挑剔,不容易抱有好感。程諾文自然戒備,另一位也好不到哪裏去。丁昭樓下和邊曄抽煙時,少見他如此凝神思慮,叫兩聲都沒反應。

話題點到駱家安,邊曄彈掉煙灰,問丁昭:“聽說你們昨天出去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