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朱元璋決心殺倭,是葉大人諫言,也是後世子孫訴告!
葉青知道,如果隻拿水稻說事,根本無法讓朱元璋相信自己是穿越者。
想要讓朱元璋完全相信他葉青是穿越者,就必須得把兩件事情先寫明白之後,再寫接下來的論證主題。
這第一件事情,就是直白的告訴他,他所查獲的這些,他葉青留下來的遺產,都是怎麼來的。
“接下來,臣會直白的告訴陛下,臣給陛下留下的這些,遠比朝廷當局優秀的技術都是怎麼來的。”
“新式洪武大炮:其研製靈感來源於兩百多年以後,也就是明朝後期(萬曆後期)傳入的‘紅夷大炮’,以及五百多年以後才問世的‘迫擊炮’!”
“不錯,這些大炮就是臣以紅夷大炮為原型,研發設計的改良型大炮,命名為‘新式洪武大炮’。”
“這些大炮全部裝有座駕車輪,方便機動,還依據迫擊炮調節仰角以調節射程的原理,製作出來了專門的仰角調節機構。”
“隻是現在的工業水平,還造不出來螺紋調節結構。”
“也不是造不出來,人工造螺紋鋼還是沒有問題的,但也正因為人工程度大,所以做不到批量的螺紋精度統一。”
“做不到螺紋精度統一,也就無法讓批量的大炮,用統一的手法調節出一致的射程。”
葉青看著他這本厚厚的奏疏,再次回憶他的行文,生怕有什麼疏漏,因為他在勸說朱元璋決心殺倭這件事上,絕對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第三件大事,陛下培養了二十多年,給予厚望的儲君,當朝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臣知道,您一定會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太子殿下薨逝之日,再次拿起這封奏疏,或者說會在參加完太子的葬禮之後,再次拿起這份奏疏!”
葉青聽著這一席話,也覺得還算合理,隻是他覺得這郭老爺有些小看他了!
就衝他郭老爺麵朝書房的架勢,就知道他應該是早就在這裏等他葉青了。
“您也可以和臣賭氣,從現在開始對她百般嗬護,不讓她給你做一頓飯,不讓她為你操一點心,太醫全天隨侍,但她依舊會於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薨逝!”
“臣相信,陛下就算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後,才徹底相信臣是來自六百多年後的人,在看了倭國那罄竹難書的罪行之後,也該堅定殺倭的決心了吧!”
“上得廳堂,下得農田,說得就是本官這樣的全才!”
葉青看著這除了倆壇子就空空如也的桌麵,眼裏盡是明顯的嫌棄之色:“有酒沒菜,難成正果!”
寫到這裏,葉青又再次停下了筆。
“不錯,本官可以附庸風雅,但也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隻要你葉大人站著出來,直到戰事結束,咱就全聽你的,你讓咱往東,咱絕對不往西!”
“呼!”
想到這裏,葉青立馬就有了辦法。
“至於超遠投石機,則是臣結合宋朝大型投石機,以及六百多年後的塔式起重機‘塔吊’的綜合性產物!”
而他麵前的石桌上,還擺放著兩壇子酒,非常小的壇子,估計一壇也就一斤酒這樣。
“您還可以和臣賭氣,從現在開始,讓他不再操勞分毫,好好將養身體,但他依舊會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葉青也是緩了好久,這才平複了心情,真就是寫奏疏之時都恨得咬牙。
葉青瞟了一眼這秀珍酒壇子道:“你看不起本官?”
因為這名為【論海戰殺倭的重要性】的奏疏的正文內容前言已經寫完,他要開始寫真正的正文內容了。
“旅順這個地方,您不會陌生,您於洪武四年派馬雲、葉旺二位將軍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收複遼東,並在此登陸,因為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這才由獅子口改名為‘旅順口’。”
燭光之下,
“我這實事求是的正文,也絕對沒問題,他但凡有一點血性,就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殺倭!”
“但也還是那句話,臣在諸多方麵都已經一隻腳踏入了專家的水準,如果再給臣二十年時間,不說讓大明朝的方方麵麵都達到六百多年後的技術水平,達到五百多年後的技術水平,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臣所在的年代,華夏已可俯瞰倭奴,但依舊我輩當自強!”
“不錯,臣預言的三件大事,便是陛下壯年死孫子死老婆,老年死兒子!”
“時至五百七十二年後的八月十五日,我們用八年時間打敗了倭國,但在此期間我們卻死了三千五百萬華夏兒女!”
但究其根本,還是一個主打真誠。
就這一點來說,還是多少有些像他的!
也就是因為這一點,他才準備了這麼兩壇子酒!
他想著,不論戰後他對葉青的態度怎樣,戰時都應該精誠團結,絕對不能和以前一樣,總是一副針尖對麥芒的樣子。
葉青昂頭四十五度,深呼吸了一口氣之後,這才穩住情緒並擦幹了淚痕。
“放心,這不是我的私釀白酒,這是果酒!”
“.”
寫到這裏,葉青就再次停下了手中的筆。
“沒那麼辣喉,但卻有那麼一丁點後勁兒!”
“落款二:來自六百多年後的後人!”
而他朱元璋之所以會坐在這裏等,也是因為看到葉青孤獨的加夜班。
“可如果臣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陛下還依舊無動於衷,臣一定去孝陵吐一口唾沫,並說一句‘什麼玩意兒’!”
“依舊還是那句話,臣雖不才,但也一隻腳跨入了醫學家的行列,唯有臣活著,才能讓這三件喪事,不那麼早發生!”
“五百六十四年後的七月七日,倭國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全麵侵華開始!”
“倭奴們在這段時間內,屠戮手無寸鐵的平民,用各種難以啟齒的非人方式殲汙婦女,真就是連八十歲的老太婆都不放過呀!”
“因為,臣也很喜歡馬皇後和太子殿下!”
“因為臣本就是來自於六百多年以後,知曉未來的人,臣有絕對的信心,不論您怎麼做,您都改變不了這三件喪事發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