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曆史中,始終由男性引領我們向前。就拿課本上的例子來說,如果家家戶戶有男人,女人不至於淪落到要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
吳雅在台上講得頗為憤慨,但台下坐著的眾人卻難以理解。
尤其白柳,差點以為吳雅腦子有病。
這篇課文是抗戰中的真實事件,大致講述在最艱難的抗戰時期,寡婦村的所有女人拋棄所有封建的束縛和顧忌,全部上戰場。
打不了仗可以當後勤,一個個女性前仆後繼地走出去。
她們的結局注定是悲慘的,甚至最後無一幸存,但她們卻含笑而終,因為她們用生命複仇,也相信終有一天能擺脫舊社會並新生。
這本是一堂頗有教育意義的課,更是強調男女平等和新社會對女性的解放。前麵陶麗華抽到這節課時非常緊張,但同為女性的榮辱觀讓她很快代入那個時代和那些人。
大約為了區分自己和陶麗華的不同,或者吳雅在倉促的時間內無人可以商量,竟然講一篇歌頌女性精神的課文變成貶低。
講台下所有聽眾,忽然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說得好聽是審題不清,導致錯誤理解筆者的用意;說得難聽點,吳雅是三觀有問題,大約在她心裏,還是舊社會的思想。
盡管身體上不必再裹小腳,但內心卻依然為舊時代鳴冤,往大說這事可不好交代。
吳雅的課還在繼續,下麵的人卻不想再聽,而旁聽的楊桂蘭更是陰沉著臉,她本以為一部分社員是冥頑不靈的老封建,不成想知青隊伍中還有如此不思進取之人。
能說出這種話,簡直是給婦女抹黑!
吳雅像是並未察覺台下人的臉色,依舊自顧自地講課,講得十分投入。
白柳暗自搖搖頭,她還真是高估了吳雅,原以為周向西至少會教教吳雅如何上課,看來要麼是周向西和吳雅根本不認為這次當老師有何困難,因此過分輕視……要麼,就是她這一招太出其不意。
無論是哪種,吳雅都不太適合成為教師。
很快,吳雅終於講課結束,眾人也熬到頭。
比起前麵每人課後如雷般的掌聲,吳雅講完後隻有寥寥幾人鼓掌,大約也隻是看在她廢了不少口水的份上。
吳雅聽著不對勁,下意識尋找周向西的方向。不等她對周向西眼神示意,就發現周向西先對她搖頭。
難道她講得有問題?
“好了,大家的考試都已結束,剛好前麵的筆試也判出分數,我想我們可以當場宣布這次評審結果。”小李率先站上講台。
隨後一位教育局的負責同誌按照名字開始宣讀分數。
“……根據本次考核分數,兩項分數進行總排名,陶麗華和孟振生兩位同誌成為向陽大隊小學校的老師!”
啪啪啪~掌聲隨之響起。
白柳看著站在台上喜不自勝的兩人,頗為感慨。
陶麗華是老知青,六六年的時候下鄉,當時隻有十八歲,一晃已經來到向陽大隊十年。而孟振生和吳雅似乎是同一年下鄉,剛到向陽大隊時並不招人待見。
這三年多下來,孟振生的發型從梳得整整齊齊的背頭變成寸頭,也逐漸適應了農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