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娟奶奶知道了,在白葉來查房的時候,就攛掇秀娟奶奶也去做一下檢查。

住同一間房的秀娟奶奶和玉娟奶奶,實際上並不像白葉剛來的時候以為的那樣,是一對親姐妹。

不過她們自己也覺得彼此很有緣分就是了。除了名字,她們的經歷、喜好、性格都很相似。

五年前,秀娟奶奶跟一輩子性格不合的老伴離了婚;而差不多同樣的時間,玉娟奶奶的老伴也因病去世了。兩人的孩子們都很忙,也有自己的生活。

兩個老人起初都覺得獨居沒什麽問題,也不想去孩子家裏惹人煩;但孩子們不放心她們的安全問題,協商之下,說去住療養院,起碼有人看護,也有同齡人交流。

玉娟奶奶和秀娟奶奶是同一天入住的,兩人發現了彼此名字的相似,在孩子們的攛掇下聊了幾句,便一下子發現了彼此之間許多的共同點。

兩人都是喜歡清淨,不喜歡沾惹是非的性格;或許正因如此,她們的愛好也出奇地相似——

玉娟奶奶唯一自己拎著的東西,是一大袋子不同顏色、不同質感的毛線和毛衣針。秀娟奶奶自己拎著的袋子,則裝著各式各樣的針頭線腦,自己糊起來的鞋底鞋麵,還有一遝已經做好的鞋墊。

秀娟奶奶基本隻穿自己做的鞋子。隻有在冬天,溫度不超過10攝氏度的時候;秀娟奶奶才會穿有些厚度的棉鞋或靴子。

秀娟奶奶也會給自己的兒子孫子們親自縫布鞋,但布鞋一來樣式單調過時,二來遠沒有買來的膠底鞋耐穿;所以他們總不願收,收下了也從來不穿,隻是擱在誰也記不得的角落。

但玉娟奶奶會穿。

玉娟奶奶會配合地讓秀娟奶奶量尺寸、畫鞋底的形狀和大小;會讓秀娟奶奶把鞋底粘薄一點,以免縫起來太費力;會在收到那雙做了很久的鞋之後,由衷地開心和感激。

不過,最近連著好多天,秀娟奶奶都沒有再動過她的針線盒了。

玉娟奶奶問她幾次,她都隻打哈哈地說休息幾天;玉娟奶奶自然不信,她倆一起住這麽多天,她從來沒見秀娟奶奶休息這麽久。

玉娟奶奶一次一次地問,秀娟奶奶實在搪塞不了,才坦白說是自己眼睛不太好了。之前以為問題不大,仗著手熟繼續做;結果戴上眼鏡一看,秀娟奶奶完全不敢相信:那些大小不一、歪歪斜斜的陣腳,竟然會是自己縫出來的。

秀娟奶奶有老花鏡,但是做針線活的時候基本不戴,因為一戴就頭暈。雖然表麵上看不出,但實際上秀娟奶奶性格很要強,直白點說就是不服老,不想承認自己已經老得連一雙鞋也做不好了。如果不是玉娟奶奶替她說了,這次查床,秀娟奶奶還是會繼續說自己“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