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靖上次對劉澤為其指路一事感激不甚,正是由於劉澤為其規劃出的那條走渤海、樂安的路,才使他們平平安安順順當當地抵達了臨淄城下,自然對劉澤的問詢知無不言。劉澤雖然通過錦鷹衛的情報掌握了大概的情形,但未知詳情。
鄒靖原原本本地將上次出征青州的事見告。順利抵達青州之後,臨淄在被大批的黃巾軍圍困,鄒靖雖然隻統率五千兵馬,但有劉備和田楷兩員大將衝鋒在前,一舉便斬殺了黃巾的統兵之將,龔景也率軍出戰,裏應外合之下,黃巾軍遂是大敗,臨淄之圍也就解了。
事畢後,鄒靖便欲返幽州,經過龔景的再三挽留,劉備和田楷留在了青州,鄒靖獨自率兵返回了幽州。至於劉備其後的去向,鄒靖就不太了然了,後來聽說公孫瓚在右北平和烏桓人打得慘烈,劉備已回到右北平支援公孫瓚去了。
鄒靖說的情況和劉澤掌握的也大體一致,劉澤也是暗暗歎息,本來他指望著劉備能留在青州發展,這對於劉備而言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但事情的發展往往難以天遂人願,許多事情遠遠還不能讓劉澤把握。
南陽那邊傳來消息,朱雋已經平定了南陽叛亂。至去年秋朱雋進軍南陽之後,與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兵合一處,對駐守在宛城的黃巾趙弘部展開強攻。南陽乃光武帝的發跡之處,也是東漢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民多殷實,城垣堅固,黃巾攻占宛城之後,劫掠了大筆的財富和物資,這也是南陽黃巾軍裝備精良,在各路黃巾軍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緣由所在。
朱雋連攻了幾個月,一直都未能攻下宛城。張讓等人又有奏議,認為朱雋久戰無功,徒耗錢糧,請求漢靈帝將朱雋撤職查辦,另先賢能之將帶其兵,幸得張溫等大臣說情,漢靈帝才沒有采納張讓等人的奏折。
雖然朝庭暫時沒有追究,朱雋卻著急了,再攻不下宛城,恐怕丟官去職已是必然。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朱雋集結起所有的兵力,對南陽城展開了猛烈地攻擊。
朱雋思量一計,乃在宛城外圍築了一座土山,高出宛城城牆,站在土山之上,不僅可以窺視城內動靜,弓箭兵也可以向宛城城內射擊,一時間箭如雨下,黃巾軍無可抵擋。朱雋乃派秦頡引兵虛攻宛城西南,吸引黃巾主力向西南方增援。而後朱雋親率五千精兵猛攻宛城東北。
孫堅擔任攻城先鋒,悍不畏死,冒著箭矢率上衝上了城牆,揮刀連斬黃巾二十餘人,其餘的黃巾兵被嚇傻了,都不敢近前,朱雋乘機大舉攻入宛城。
趙弘剛剛從西南方向趕了過來,見狀大怒,揮起長槊,飛馬直取孫堅而來。孫堅尚無座騎,手中也僅持短刀而已,見趙弘衝了過來,竟也不閃不避,抬手擎住了刺來的長槊,順勢一拉,生生地將趙弘從馬背上扯了下來,反身一槊,將趙弘刺死。隨後翻上騎上趙弘的馬,向著黃巾軍衝殺過去。趙弘一死,黃巾軍亂作一團,加之孫堅悍勇無比,無人敢近其身。
黃巾軍見大勢已去,遂放棄外城,退守到內城之中,並推舉韓忠為渠帥。朱雋將內城四麵圍定,架雲梯造衝車急攻之。內城城小,黃巾殘部兵少糧缺,抵敵不住,韓忠乃派人乞降,徐璆和秦頡認為若能兵不血刃地拿下宛城倒也不錯,獨朱雋不允,斬殺來使,絕了韓忠投降的念頭。
孫堅問道:“當年高祖一統天下之際,招降納叛,四海歸順,將軍為何不許韓忠投降?”
朱雋搖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昔日楚漢爭霸之時,天下大亂,民無定主,高祖海納百川,容降賞附,以為得天下之計。今四海一統,國泰民安,現今黃巾作亂,恣擾四方,若容其降,乃助賊勢也,倘若叛亂之賊無生死利害之憂,得利時肆意劫掠,失利時投降免死,豈不助長賊寇之誌,天下亂民四起,又如何去平定,愚以為容賊降乃下下之策。”
孫堅點頭道:“將軍之言頗為有理,隻是不容賊降,賊寇必然死戰。現在城中尚有黃巾殘敵數萬,萬人一心,若拚死力戰,如何能克?”
朱雋思慮片刻道:“我軍可西北圍城,獨留東南不攻,黃巾賊眾必無心戀戰,棄城而走,我軍可與東南方置精兵伏之,賊可擒也。”於是,朱雋撤東南之兵,而猛攻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