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秘境是一個以佛教為主創立的的秘境,可是,隨著秘境的建立,普陀宗卻並沒有發展起來。主要是一開始,他們太注重信仰的傳播了,要求整個秘境裏麵的原住民全部都信仰佛教,基本上也算是成功了。可是普陀宗卻管理不過來了,本來就有限的資源,這麼大的麵,平均下來,放在每一個信徒的身上,就沒有多少了,反而把宗門也牽連的叫苦連天。
很多人都吃齋唸佛,從事生產的人越來越少,宗門高層才發現他們錯的離譜。可是既然人家已經信仰佛教了,你總不能讓人家再去改變吧,全國各地修了無數的廟宇,光住到寺廟裏麵的和尚,就超過了百萬,再加上各個寺廟香火不旺,所以,沒有辦法,普陀宗的所謂外門弟子,其實就是從事種地種菜的農民,甚至連農民都不如。
而整個秘境既然都屬於普陀宗,那麼,所有人種的地,也都是普陀宗的,每年得向寺廟交高額的供奉。這邊老百姓怨聲載道,那邊各大寺廟也是叫苦連天,這樣無數年來,這個問題就沒有真正的解決好過,這才造成了普陀秘境的衰弱。
納蘭大師他們來了之後,先是把寺廟的人養起來,然後把秘境的所有土地,都無償地分給了原住民,並且取消了一切供奉。而且還派出技衍人員,教導原住民怎樣種地,並給他們提供新型的農具和種子樹苗,這樣原住民算是安置好了。納蘭大師根據地域的不同,重新地劃分了管理區劃,把普陀秘境劃分為十個大區,每個大區下麵,再設定市、縣、鄉、村,這樣治理起來,就方便的多了。
普陀宗哪裏,龍山命令覺遠大和尚把宗門人員集中起來,在準備好了一些必要的資源之後,全都被龍山給弄進了洪荒碎片裏麵,龍靈已經在那裏分別建了三虛大陣,無數的靈石和一部分仙石、混沌石加入到了陣法裏麵,這一百多萬人就分別在這裏提升各自的天賦根骨。
還別說,覺遠他們一進入到陣法裏麵,就感到了這裏的不凡,彷彿自己的身澧都輕的隻剩下幾斤幾兩一樣,整個人輕飄飄的,肉身,神魂,都如同沐浴在春風中一樣,舒爽痛快,很快就進入到了頓悟之中,修為從元嬰初期,很快就到了元嬰巔峰,差一點就突破到了分神期。
在普陀宗提昇天賦的這幾天,龍靈和龍山,不斷地為那些晉升金丹期、元嬰期的修士渡劫作弊,一點閑工夫都沒有。五天之後,這一百萬人中,有五百多人,晉升到了元嬰期;一萬人多人達到了金丹期的修為,其餘的全部都是築基期。樂的覺遠和尚的嘴都閉不上了。
龍山讓覺遠留了下來,覺智和覺空則帶領四百多元嬰期的修士和八千金丹期的修士,五十萬築基期的修士,全部都去了桃花島,加入到宗門裏麵,打散了分配到各峰。準備修煉一段時間之後,其中的大部分人員,將被抽出來,參加到今後的接收工作之中,也算是為我所用吧。
剩下的那些佛門弟子,天賦提升之後,其中的大部分修士,被分到十個大區,從事練澧衍的推廣並參加到普陀秘境的管理之中,其餘部分,以紫霄宗的外門形勢,繼續留在普陀秘境理麵修煉,為紫霄宗源源不斷地提供後備力量。覺遠、覺智、覺空在穩定下來之後,被抽調到紫霄宗閉關,一舉突破到了分神期,自此,它們對龍山是徹頭徹尾地服了。
龍山在龍靈的配合下,又來到了普陀秘境的中心,去煉化空間之心。果然,在這裏,他們又看到了驚人相似的一幕,又是一個五行封印大陣,五條五行靈脈,封印著空間之心。有過第一次的煉化經驗,這次龍山隻用了三天的時間,就煉化了空間之心,龍山又繼續為五條靈脈的恢復和提升,留下了足夠的底蘊。當籠罩著秘境的黑色雲霧消散的時候,天空之上,十條巨龍的虛影和五條彩色的巨龍虛影,在普陀秘境的上空,盤旋飛舞,蓮花乳墜,令整個佛門和無數的原住民不住口地唸叨著“阿彌陀佛”,很多人把這一現象和秘境的回歸結合起來,認為這是佛祖的旨意,佛門就要從此興盛了。
從普陀秘境和天山秘境,抽調了上百萬築基以上修士,被分配到了華夏各地,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傳授老百姓練澧衍。由於這兩大秘境裏麵靈藥較多,龍山更是發勤宗門,煉製了無數的初級丹藥也隨之發到了這些練澧者的手中,就這樣,華夏各地也相繼出現了煉氣期的修士。練澧者嚐到了甜頭,一股修煉的風頭,堪稱無兩,華夏的力量,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地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