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6章 落葉滿長安(1)(1 / 2)

許錯沒有立刻回絕周德威的提議,但也沒有做出任何允諾,當周德威說完了自己想說的話後,許錯當著他的麵,適當地思考了一陣,神色陰晴不定,從而讓周德威明白他內心的矛盾和為難。

周德威知道茲事體大,難以讓許錯馬上就給他一個準話,一看自己的提議已經入了許錯的心,他便適時地起身告退,留給許錯和部眾商量的餘地。

送走周德威後,許錯長籲短歎了一陣,然後就問楊燦有何見解。

“周陽五的態度,可謂坦誠。”楊燦先給剛才的會麵作了一個大體上的概括。

首先周德威在話裏透露出的關於晉軍的隱患,應非虛言。晉王的舊病纏身,晉軍諸將的不團結,以及在屢次敗於梁軍之手後,晉軍衰落的軍力,都使其難以與梁軍久戰。這些日子,晉軍不斷拖延行軍,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梁軍的動向,就足以說明晉軍的鬥誌是多麼消沉。因此周德威突然前來與許錯接洽,應該是被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同時,周德威道明晉軍的困境,也是在告訴許錯,他的處境同樣不利。

此次聯軍,許錯必須依賴於晉軍,如果晉軍從內部自行瓦解,許錯則是獨木難支。

“周陽五的計策倒是高明的,至少他找到了一個借助外力來穩定晉軍的法子。”楊燦繼續發表他的看法:“如果咱們按照他的計策行事,晉軍的軍心的確能夠得以穩固,在接下來的戰事中,也就能夠持久一些。”

許錯道:“而且他把決策之權讓給了咱們,咱們隻有兩條路可選,要麼依他之計行事,要麼就隻有立刻退出,返回幽州。”

楊燦苦笑道:“說是兩條路,其實隻有一條而已。若咱們回幽州去,一切過失就要讓咱們背上。此次不同以往,與晉王聯軍,世人皆知,人人都在看著咱們。一旦咱們先行退卻,則聲威折損難以估量。”

“又要去長安了。”許錯無奈地歎息起來。

去長安,為了穩住晉軍,繼續牽製梁軍。為了與崔胤麵談計議,使大家的步調統一起來。為了在迫不得已的時候,護駕避亂……

三日後,許錯派人前往潼關,以入京奏對疆務為名,要求梁軍開放入京道路。

這個消息被火速傳往洛陽,遞到了正在洛陽審核殿宇工程的梁王手中。

當時李振、王權、盧導等人均在梁王左右,被削權柄的敬翔也在。

梁王朱全忠看過信後,不置可否,便交給屬下傳閱。

“許錯這是打著幌子去禍亂京畿啊。”王權率先發出抨擊。

朱全忠意味深長地瞥了敬翔一眼:“他不知死活嗎?”

王權隨即說道:“當年少陽院之變時,此人便率孤軍深入京畿,足見其是敢於行險之輩。”

朱全忠道:“那麼如何應付他,諸位可有良策?”

敬翔和盧導都沒有開口,而王權自然是主張駁回許錯,絕不放他入京。

這時李振卻拿出了另外一種看法:許錯手握疆防機要,若是強行攔他,怕是要落人口實。倒不如拖延為上,就稱消息已經傳給朝廷,在朝廷做出回複前,他也隻能在潼關之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