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一代帝王聽了這話甚是憤怒,想他九五之尊手下軍卒盡聽丞相號令!麵色氣的青如鐵皮,身旁隨從道:「大膽!見了聖上在此爾等還敢放肆!還不快跪下!」
兵卒齊聲大小:「哈哈哈,誰不知道當今聖上,是個茍且偷安的小人,而且苗劉兵變嚇得不能生養!自然少生鬍鬚!這個人相貌堂堂,鬚眉完好,怎會是我們的噲賜人皇帝!他若是皇帝我就是金兀朮!我一聲令下,這個皇帝準保跑到海上去躲藏!」
趙構不能生育本就是難言之虛,今日竟然被講了出來,他又素恨金兀朮辱他,轉眼便被氣的眼冒金花,從江畔一躍而起,上了路前,那校尉見得他身受奇快不由大驚,趙構雖是精工花鳥,但是大內高手如雲,武學也是博採眾家,若出征為將,必然也是一代名將,這校尉哪裏知道,卻見趙構使出祖傳的太祖長拳,照頭就打,砰的一拳就講這校尉打死,眾人驚呼好大怪力,不敢怠慢,哪知趙構奪來寶劍直刺一人咽喉,應聲斃命,卻見趙構手中寶劍起如風,急如電眾軍莫能抵擋,頃刻間十幾人就被趙構一人刺翻。
嶽亥素聞趙構身有武藝,不想如此厲害,心中大驚暗自不如,他見皇上被圍攻,哪能不管,挺搶入陣,戰陣之中素有一寸長一寸強的說法,趙構武藝絕倫,但是手持寶劍,不及那嶽亥手中長槍厲害,嶽家槍更是戰陣實用,二人掩護殺敵這二百多人竟然奈何他們不得。趙構見嶽亥越能戰,心中越不是滋味,他素知嶽家軍戰力,但不想區區一個家將竟然可以以一當百,嶽飛又是如此忠心,嶽飛身死無疑是自斷臂膀,但是戰鬥中生死乃一瞬之事,卻見一校尉暗地裏殺出一柄鋼槍正刺心口,趙構大驚不料自己竟然會如此死去,立即見得嶽亥舉起嬰孩,用胸口擋在前麵,隻見眾軍哪管許多長槍並起全中嶽亥身上,鮮血噴湧靠在樹上奄奄一息,人如血人,唯身旁皇帝,懷中嬰兒安然無恙,他心知命不久矣,看看懷中孩子如水如星的眼眸,笑了笑道:「哈哈,小公子,沒事,沒事就好!」
那嬰兒身上帶著玉佩,玉佩上寫的他的名字和生辰,嶽朗九月初三。那孩童像是看懂一切一般,伸出手來摸了摸嶽亥留有戰疤,滿是血汙的臉。
嶽亥死命道:「皇上,饒過,饒過,這孩子...」言未畢,氣絕而死,死時手中穩穩抱著嬰兒。
皇帝趙構猛然長嘆,心中愧疚無比,隻得暗自呢喃:「好個忠心義士!」
卻見雪花如席,將整個臨安淹沒在混沌的白色之中,周圍的尻首也不到半盞茶被全部掩蓋,臨安位居江南,如此大的雪無論是誰也是第一次見,遠方傳來戰馬奔騰的聲音:「楊沂中在此哪個敢造次!!」,趙構聽見那來將呼喊,認得聲音便呼:「楊沂中!」
那將領身姿雄闊澧大如牛,劍眉凰目,五縷長須,在大風中顯得威武不凡快馬奔到言曰:「末將楊沂中參加陛下!救駕來遲還望恕罪!」
「恕罪?好你個楊沂中,城防禁軍何時翰得那秦檜調配!今日險些要了朕的性命!!」
楊沂中掌管臨安佈防為黛前中軍統製一直做趙構的護衛,素來勇武,而且長須飄飄速來有美髯公的名號,隻是戎馬一生到了晚年也有了偷安享樂的思想,見得朝中秦檜勢大,便也有黨附的傾向,對待嶽飛的立場也是含糊不明。趙構見得他來便陳述了事情經過,趙構今日心累,便對這些軍官嚴厲訓斥了一番,不做深究。
他看著嶽亥的尻首與楊沂中道:「這個孩子是嶽飛的遣孤,這個義士抱著孩子跑到了這裏,為了救朕死了,對他好生安葬,孩子就養在太學院吧,將來從事文職若是成材,也不失為國家棟樑,若是平庸就當是朕為了彌補對嶽飛的愧疚吧」
楊沂中看看那孩子,搖搖頭嘆息了一聲,他城府深沉不多說一句話,吩咐士兵收拾了嶽亥的尻首,隨從抱起了小嶽朗,同趙構坐上船回宮了。眾軍見狀也自行散去,臘月二十九的臨安又歸於一片寧靜和祥和。
萬千紅燈照應著千山白雪,烏雲間忽隱忽現的彎月,不知誰人趁夜色更吹一支竹笛,一種莫名的憂愁隨著笛聲,走過孤山,西湖,蘇堤,白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