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巨型火炬(1 / 2)

按照諸葛亮原本的計劃,主要是靠糧堡來引誘匈奴人。他相信匈奴人很清楚,隻要將運至前線的糧草焚盡或者搬空,漢人就且組織不起對美稷的進攻來哪。而且西河、上郡等地也都不是豐饒的產糧區,那麼多糧食,還不知道是刺史求爺爺告奶奶,從哪兒掏摸來的,要是一朝而空,他刺史的位置恐怕也難保。等漢人再換個刺史過來,有沒有雄心打美稷姑且不論,前後交接,少說也得半年,今冬的危機就算是解除了。

故此在諸葛亮的算計中,匈奴人會先遣一支小隊來圍兵堡——堡壘太小,兵多了也排不開——然後大軍直奔糧堡而去。匈奴人並不擅長攻城,他就靠著手頭這兩百人,有把握支撐到郭淮他們整備好兵馬衝殺過來援救,那便可以將胡騎全都包了餃子。

可是他光算計匈奴人了,沒想到來的是鮮卑人,鮮卑人將會如何行動,那是毫無腹案,更無從猜想啊。可是他沒有想到,鮮卑人竟然一個都不肯奔兵堡來,全都往糧堡那兒去了,這口氣一鬆下來,這才覺得自己腿軟。好了,基本上,隻要不出意外,自己這條小命就算是保住了。

於是一麵下令再次搖旗——這回搖的是白旗,一麵取胡床來坐。時候不大,眼瞧著鮮卑人衝到了鹿砦之前,當先幾個也不下馬,直接放倒手中長矛或者旗杆,就把粗粗布設的鹿砦給挑開了好幾個缺口,餘眾一擁而入。這時候,對麵糧堡上亦有白旗搖動,諸葛亮見狀,那心才徹底地踏實了。

鮮卑人你爭我奪,洶湧衝入糧堡,都急著去搶糧食。幾位大人倒是沒進去,一是怕有埋伏,二是反正自家部署搶得的財物不可能少了自己那份兒,倒不必親自動手。他們全都彙聚在堡門外鹿砦附近,相互間或瞪眼或打哈哈,質問對方:“你怎麼不去打漢人呢?”

“啊呀啊呀,漢人也挺可憐的,既然奪了他們糧食,那也就不必取他們性命了吧。出來以前薩滿奶奶跟我說過,此行多做善事,神靈才會保佑。”

再說那些鮮卑人衝進糧堡一瞧,就見周圍十來個大草垛,中間大片空場,地上鋪著好幾十塊木板。有那機靈就用手中旗杆、長矛、馬刀去捅草垛,根據手上的感覺估計,應該全是幹草,沒有什麼糧食。糧食在哪兒呢?難道是存在地窖裏,那些木板就是窖門嗎?

“呼啦”一下,鮮卑人全都擁到堡中央去了——就算不想去翻看木板下有無地窖,他們也在門口存身不住,因為後麵還有同族要往裏擠哪。如此混亂,但有一支兵馬從斜刺裏衝殺過來,當場就能砍翻好幾百個。

當然啦,鮮卑人也不蠢,四位大人早就把親信撒將出去,遮護來路和探查周邊情況,眼瞧著數箭地內毫無人影,也便不再約束部眾,由得他們往糧堡裏麵湧,甚至還高聲鼓勵:“這牆也不甚牢,都推翻了,好多些人進去搬糧。”果然就有擠不進去的鮮卑人嚐試去衝撞堡牆。

湧到糧堡中央的鮮卑人縱馬踩踏,果然聽得木板下聲音不對,似有空洞,正待下來以刀發掘,忽聽數聲巨響,多處木板被踩塌,當下人喊馬嘶,亂作一團。旁邊兒的人也不問跌下去那些同伴有無受傷,反而扯著脖子朝下喊:“如何,有見到糧食麼?可有絹帛?”

不過跌下去那些就算受了傷,應該也不嚴重,一麵掙紮著爬起來,一麵朝上斥喝道:“有沒有的,你也下來,自然便見著了。”

糧堡頗大,諸葛亮遠遠望見,起碼有三成的鮮卑人都已衝了進去,他忍不住暗中捏了捏手掌,就覺得掌心都是冷汗,不禁對自己說:“君子重威,不輕變色,即白刃加頸亦當心如靜水。孔明啊孔明,汝嚐自負才華,比擬管仲、樂毅,但今遇敵,內心如此慌亂,豈管、樂之籌?須更警醒,日省其身才是。”

才想到這兒,忽見對麵糧堡中火光衝天,他雖然才剛警告過自己,還是忍不住站起身來,鼓掌笑道:“計得售矣!”

這火是從四麵草垛開始燒起來的,究竟哪兒來的火頭,鮮卑人全都毫無頭緒,但本能地就有人喊:“中埋伏了!”堡外大人聽見,趕緊招呼部眾:“都快出來!”

可是這火燃得好快,快過了鮮卑人的常識,轉眼之間,不但圍著糧堡內側一圈兒全都著了,甚至蔓延到了堡外,滿地都是火苗,濃煙四起,很快就連那些鹿砦都變成了一架架的火炬。

堡內的鮮卑人急著往外跑,可是四麵皆火,其中的通道、空隙小得可憐,於是互相碰撞、踩踏,死傷無數——當然更多是直接把身上的皮衣給燎著了,形成一個個人形火炬,四處亂躥。堡外的鮮卑人也急著更往遠處逃,拱衛著他們的大人們,冒煙突火,幾乎跟沒頭蒼蠅一般亂躥。諸葛亮在堡上瞧見,當即喝道:“此等亂虜,一匹夫可擒也。卿等可敢出而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