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害怕嗎?”

楊姁問楊婉,“這是逆文。”

“怕。”

楊婉咳了一聲,“所以在這之前,我要安頓好姐姐和雲輕。”

楊姁搖了搖頭,“不需要。”

她一麵說一麵握住楊婉的手,“姐姐身負憾事,餘生望月如受淩遲。你不一樣,姐姐很想看著你,做姐姐這一生做不到事。”

第155章 竹紙雕心(一) 《東廠觀察筆記》……

楊婉之後時常想起楊姁的那句“身負憾事。”

大明四年,她有遺憾嗎?

如果說是在二十一世紀,她身上的憾事倒是挺多的。

比如她還沒有看到 《鄧瑛傳》出版,不知道最後定稿的封麵好不好看,以後銷量如何?能不能成為她的代表作。她媽看了以後會不會流淚?她爸看了以後會不會沉默?她哥看了以後,會不會覺得IT精英其實是不適合她的。

這些遺憾留在了現代,但好像也被帶回了大明。

因為那個研究對象對她這個研究者的獻祭,上蒼似乎準許楊婉,重新將那場“舊夢”做完。

她是《鄧瑛傳》的作者,也是眼前這本筆記的出版者。

在中國古代印刷全盛期的大明朝,在官坊,藩坊,以及民私坊共盛的大明京城,她再一次親手將鄧瑛人生的記述成冊。

靖和元年中秋,楊婉將謄譯完成的筆記交到了宋雲輕的手中。

宋雲輕抬手接過,扶著楊婉在床上靠下,“你歇幾日吧,人都病得不成樣子了。”

楊婉連咳了幾聲,抬手指向自己的書稿,“你拿去,讓坊匠刻版。”

宋雲輕問道:“定什麽名呢。”

楊婉聽完這句話,閉上眼睛靠在床頭,回想她曾經看過的明版書籍名。

《世臣總錄》、《大話武臣》、《臣戒錄》、《大禮集議》、《登科錄》、《會試錄》(此處參考明朝六部的書籍名)……和她當年寫的《鄧瑛傳》一樣,清晰直白地像工具用書。然而這一本筆記,‘配不上’“傳”、“錄”二字。

它沒有層層地推的架構邏輯,甚至零零碎碎地記錄下了一個人的起居生活,以及傷病療養。

在這個時代,它能叫什麽呢?

楊婉睜開眼,望向那一本手稿,忽溫聲道:“《東廠觀察筆記》。”

《東廠觀察筆記》。

楊倫在府中看到這一本書時,是他生辰那一日。

他原本沒有心情,但這是他升任內閣次輔後的第一個生辰,即便他沒有在家中設席,甚至謝絕了各處的賀禮,戶部的幾個司堂官,以及戶科的給事中們還是登了他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