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木器坊主的苦惱(2 / 2)

劉賀在心裏盤算了一下,一個木器作坊能造五架,那這五家木器坊加起來一個月最多也就隻能造十五架。

而整個昌邑縣足足有二十萬人,去掉商人、官吏和奴婢,平均下來起碼有得四萬戶農民。

就算十戶人家共用一架耬車和翻車,那麼最少也需要幾千架,這區區十五架機器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就算工官一個月還能再多造出幾十架,但是仍然難以滿足全縣農民的需求。

聽到這裏,劉賀才意識到自己的天真,木器作坊確實造出了機器,但是數量也太少了。

脫離數量談質量,隻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罷了。

如何提高木製機器的產量,是劉賀下一步要解決的事情了。

“這一台機器你們賣多少錢?”

“像耬車是四千錢,翻車是五千錢,扣掉木料和鉚釘的成本,平攤下來一架能賺個三千錢左右。”

鐵官賣的一把刀大約是七百錢,一頭普通的耕牛大約是三千錢,這孟班定下來的價格也確實是不算特別貴。

“你家有幾口人?”

“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成親了,如今還沒有生養,加上賤內和這個小崽子,小人家裏一共七口人。”

“家中的幾位女眷可還有空織布?”

“小人在村裏還有幾畝地,平時種種麻,一年到頭也就是能勉強給每個人添一身衣服罷了,沒有其他的營生了,粟和菜都得掏錢買。”

孟班說到這裏臉上有難色,似乎日子並不是那麼好過。

扣掉成本和賦稅以後,孟班這一家人一個月能賺一萬五千錢左右,已經和一個品秩千石的官員收入不相上下了。

可實際的賬並不能怎麼算,因為這是孟家七口人的總收入,平攤到每一個人的身上,也隻不過是兩千多錢。

比種地的農民要略強一些,但是他們沒有地,隻能從市場上直接買粟。

相對於價格穩定的木器來說,粟的價格更易波動。

一旦粟的價格提高,就相當於變相直接影響到了孟班一家人的收入。

孟班想要“發跡”,隻能提高自己製造木器的速度。

家裏的人是固定的,那麼想要增加人手,就隻能雇人來生產了。

劉賀沒有說話,他在這狹小的鋪麵裏轉了幾圈,對每一件木製農具都仔細地看了看,他發現處處細節都做得很細致。

就連所有斷麵的木茬都被磨得非常光滑,摸上去沒有任何的毛刺。

這可以工官裏的那些工匠造出來的樣品好多了。

“你的這些東西,比工官裏做出來的好不少,他們沒你那麼仔細。”

一說到手藝,這孟班的臉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神情,他又自得又謙虛地說道:“工官的工匠吃的都是官糧,他們造的東西都是給王公大臣用的,這農具不是他們的本行,自然就做得差了一些。”

劉賀把這句話記了下來,看來還是得催著戴宗和謝朗把宮裏的工坊造出來,依靠國中和縣裏的工官,力量是遠遠夠的。

“你們為什不多雇一些人,這樣不就可以造出更多的機器,賺更多的錢了嗎?”

劉賀的這句話並沒有讓孟班驚訝起來,他似乎早就已經預料到劉賀會問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