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刻鍾之後,風塵仆仆的樂成趕到了尚書署,見到了霍光。
樂成沒有任何的隱瞞,花了大概半個時辰的功夫,將在段時間來看到的、聽到的,事無巨細地稟報給了霍光。
當然,樂成很聰明,他並沒有把自己“借”一套府邸給安樂的事情說出來,更沒有把自己與安樂互稱兄弟的事情說出來。
這些小事,就沒有必要讓大將軍操心。
樂成說得很仔細,霍光聽得也很仔細,時不時地還會向樂成問一些問題。
而在所有的事情當中,昌邑王遇刺的事情是重中之重。
樂成在密信中雖然已經寫得很清楚了,而且還附上了安樂和王吉出具的案結,但是霍光還想要知道更多的細節。
反複核對幾遍之後,霍光終於確認再也沒有遺漏任何一個細節了,這才放下心來。
但是此時,他的腦海中還有一個小問題想要知道。
“刺客一共有十四個人,而亭卒隻死傷了十一人,這昌邑國亭卒的戰力,似乎不弱。”
“下官也曾有過疑問,但偷偷派人到昌邑國中尉府查問了一番,並未發現什麼異常,恐怕這齊魯之地的百姓,更加尚武吧。”
霍光沉默著點了點頭,但願原因如此簡單吧。
“此次進京,昌邑王帶了多少人?”
“屬官六人,奴仆三十二人,雇工三十五人,還有二十五個少年郎,屬下查過了,這些少年郎都是以前在昌邑國和昌邑王胡鬧的浪蕩少年。”
霍光心中安定了不少,隻帶了六個屬官,與孝文皇帝進京時帶的屬官人數一致,昌邑王似乎是一個識大體的人。
識大體是一件好事,但是太識大體就不一定了。
識大體是懂事,太識大體是城府深。
霍光隻想要一個懂事的天子,不想要一個城府深的天子。
“你認為,昌邑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史成沒有立刻回答,他頗為思慮一番之後,才緩緩地開口了。
“我等雖然隻在昌邑國待了兩天,但是派了不少人去探了昌邑王的底細,所以多多少少也知道了一些事情,隻是,下官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霍光威嚴地看著樂成,他比樂成之長七八歲,但是此時擺出的架勢,卻如同是對方的父輩一般。
如君如父,說的恐怕就是這個意思吧。
“嗯?有什麼話直說就是,昌邑王不會怪罪我等的。”霍光說道。
“唯!”
“昌邑王與本官見到的所有諸侯王都不大相同,或者說與本官見過的所有宗親都不大相同。”樂成話裏有一些猶豫。
“嗯,說得具體一些。”霍光繼續問道。
“兩年前,昌邑王完全是一個癲悖無狀的少年,但是這兩年卻似乎轉了性子,終日都深入簡出,很少在國中露麵。”
“這是一件好事,全賴高祖皇帝庇佑。”霍光麵無表情地說道。
“這昌邑王不愛美女、不愛飲酒,唯獨喜歡與那些百姓小吏混在一起,聽說,那昌邑王甚至還親自到郡獄那血腥之地審問犯人,到田曹的官田裏去犁地,還在昌邑城外的莊園裏建了一個工坊。”
“四月時,殿下為了懲治一個貪墨了王宮錢糧的小府嗇夫,竟然還明火執仗地到昌邑相府擊鼓鳴冤,使得近百人被捉進了郡獄之中,為了銅臭之物,逼著昌邑相大興刑獄,實在是有礙觀瞻。”
“另外,殿下幾年前曾經因喝多了酒,昏死了一整日,之後就患上了胡言亂語的病症,常常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事情。”
“不過,我觀這殿下,平時倒也還是一副正經的模樣,想必病症已經痊愈了,但恐怕還有隱疾,時不時就會發作。”
真是一個怪人,看來,確實有隱疾,這倒是與長安最近流傳的一些謠言暗合得上。
“昌邑王可曾讀經?”
“聽昌邑相說,這殿下倒是非常喜歡讀經寫字,尤其是《左傳》與《論語》,隻不過,似乎與昌邑王傅的關係一直不是特別融洽。”
樂成零零散散地說了許多事情,雖然用詞已經是小心翼翼了,但是仍然把昌邑王的癲悖無狀、貪玩貪利的缺點大致說了出來。
說昏聵似乎也不昏聵,說賢良也談不上賢良。
樂成講完之後,霍光卻似乎很滿意,他摸了摸胡須,頗為有些自得地說道:“此事你做得很周全,查得也算仔細,倒是與我先前查到的一樣。”
樂成聽到霍光的這句話,不免心中一驚,大將軍難道之前就已經知道這些事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