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西域狼煙起(求追讀)(2 / 2)

在之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裏,大漢帝國將星凋零,冠軍侯、衛將軍、飛將軍逐一走進了塵埃。

趙充國自然就就成了孝昭時期的塞北長城。

就拿去年取得的那場大捷來說,主將就是趙充國。

雖然霍光把持著大漢的兵權,親戚子侄也都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他也深知,這些人暫時都難以和趙充國相比。

所以,哪怕霍光對這個非霍黨的將軍有所忌憚,但在這種關鍵時刻,還是得仰仗他。

這是新君即位之後的第一仗,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

待麵前的幾人看過密信之後,霍光才緩緩地說道:“烏孫國乃我大漢在西域的友邦,位置險要,如今匈奴與車師聯手合圍,形勢危急,諸公覺得該如何處置”

“匈奴狂兒,不過是以卵擊石罷了,末將請纓領兵,出塞征討。”範明友搶著說道。

範明友此時三十五歲,娶了霍光的四女為妻,是貨真價實的霍黨。

範明友要比霍禹年長幾歲,是目前霍黨當中最能打仗的人。

他不僅是度遼將軍,還在未央衛尉一職務上呆了整整十二年了——前幾日才轉任長樂衛尉。

毫不誇張地說,孝昭皇帝從登基到去世,都是在範明友的護衛下度過的。

範明友最大的戰功是在四年前取得的,但是對於這場大勝,朝中卻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勝之不武,甚至有損大漢的威嚴。

元鳳三年冬天,大漢邊軍抓到了一個匈奴俘虜,得知剛侵犯過漢朝的匈奴揮師向東,動用了二萬人攻打烏桓。

霍光得此消息,心中有了動兵的想法。

在這之前,霍光堅定地執行孝武皇帝《輪台詔書》的國策,以防禦的姿態麵對匈奴,但是他時時刻刻都在尋找出擊的機會。

不隻是為了給大漢這個敵人一個重創,更是讓自己更像是孝武皇帝選出來的輔政大臣。

對於這場戰爭,朝堂上有頗多不同的聲音,其中就以趙充國最為反對。

趙充國認為,烏桓曾數次入侵漢邊,匈奴攻打它,其實是在為大漢報仇,且匈奴最近侵邊的次數變少了,暫時沒有必要主動出擊。

但是,霍光在朝堂上力排眾議,以援助烏桓為名,派出了而立之年的範明友統二萬騎兵前往烏桓,見機行事。

為了讓自己的子侄輩也能立下戰功,霍光讓霍禹等人以中郎的身份隨軍出征。

在出發前夜,霍光給範明友下達了“大軍既已出征,不能空手而歸”的命令,這意味著,漢軍出征必有戰功,哪怕戰功不是來自於匈奴。

當大漢軍隊抵達烏桓時,匈奴軍隊早已經聞風而逃,烏桓慘勝。

為了不空手而歸,範明友以烏桓叛亂為名,向烏桓發起了進攻,殲敵六千餘,斬三王。

範明友被封為平陵侯,而霍家子侄也各有封賞。

隻不過,從這之後,懷恨在心的烏桓屢次犯邊,範明友也屢次將其擊敗,積累的戰功越來越大,在軍中平步青雲。

勝是勝了,卻讓也讓這場大勝蒙上一絲的陰影。

霍光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等趙充國年老之後,由範明友成為軍中棟梁。

再由範明友帶領年齡更小的霍禹不斷取得戰功。

如此一來,霍氏在軍中的地位就再也無人能撼動了。

隻是,這一次,霍光決定不讓範明友出擊——匈奴和烏桓不同,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所以,他對範明友的主動請纓未置可否,而是轉向了趙充國,非常尊重地問道:“趙將軍,你如何看待此事?”

“老夫對此事沒有什麼別的看法,烏孫乃西域要衝,控弦近二十萬,不可讓其倒向匈奴。”

霍光要的就是這句話,這場戰爭必須勝利,範明友不能作為主將。

“那,趙老將軍可願意領兵出征?”

關於範明友攻打烏桓一戰,說法比較多,我取了其中一種說辭,進行了一些改動,並非有意抹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