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那是朕的錢!!!(求訂閱)(1 / 2)

第138章 那是朕的錢!!!(求訂閱)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

全天下都是天子的,那麼天子自然就是最有錢的人。

這也是劉賀並不急於賺錢的原因。

身為天子,劉賀有一大筆錢,大到任何人都難以想象。

……

大漢帝國所有的賦稅分由三個衙署管理,一曰少府,二曰大司農,三曰水衡都尉。

少府手裏的錢財屬於天子的私用,大司農手裏的錢財是國家的公費,水衡都尉掌管造幣。

三者來源不同,用途不同,必須嚴格區分開,決不會混為一談的。

大司農的收入包括各種口算之外的各種賦稅、鹽鐵專賣的收益、均輸平準的利潤,朝廷土地的產出和朝廷出售爵位的收入。

支出大頭是長安官員的俸祿、大興土木的成本、用兵養兵的費用、國家節日和典禮的開支等等。

少府的收入包括對商人、山川河流湖海各種產物的課稅,3到14歲百姓每年繳納的20錢口賦、皇家土地的產出、諸侯王每年進獻的酎金等。

主要的花費是朝廷運轉所需器物的開支,天子皇後、嬪妃、宮人和近侍衣食住行的開支,天子對重臣賞賜的開支等。

至於水衡都尉,是大漢帝國負責製造五銖錢的府衙,造出來的五銖錢也歸少府支配。

粗略計算下來,在大漢帝國每年的收入當中,大司農占六成、少府占兩成,水衡都尉占兩成。

三個府衙每年收到的錢糧布帛折算下來,大司農收入約三十億錢,少府的收入約十億錢,水衡都尉造的新銅錢雖然不會完全投入使用,但是大約也有十億錢。

在平常的年份,這些收入中的一大半會被用掉,剩餘的一小半則會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孝昭皇帝即位之後,不管在哪個年份,大司農的餘錢始終保持在約四十億錢,少府的餘錢則有約二十億錢。

一斛粟的價格不過百錢上下,一匹帛的價格不過五百錢,一頭牛的價格也不過三千錢……

少府這二十億錢,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這個數目每年都還在不斷增長。

即使像今年這樣的多事之秋,天子大行,新君即位,大司農和少府的開銷都非常大,但是餘錢的數量仍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昌邑國賬麵上的那八百萬錢,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那麼多的錢,用來打一場大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這些瑣碎的數字,一部分是劉賀以前看書的時候記下來的,另一部分是他最近才從少府樂成的口中得知的。

劉賀這個“傀儡天子”,要兵無兵,要人無人,但是要錢有錢。

當昌邑王的時候,劉賀為了田不吝那些貪官汙吏貪墨的八百萬錢,把整個昌邑國折騰得底朝天,而且還總想著該怎麼賺錢。

但是,幾日之前,當劉賀從樂成口中得知少府的全部家底時,他才發現自己的格局沒有打開。

每年幾十億錢的收入,隻要不是用來修宮殿修城池,那麼怎麼都不可能用完。

根本沒有必要冒著風險如此折騰。

劉賀不是要靠賣農具賺錢,更不是要靠釀酒做醋來賺錢。

恰恰相反,劉賀反而要學會花錢。

花錢讓百姓用上免費的農具,花錢讓百姓去賺更多的錢。

如果說大漢帝國是一攤生意的話,那麼劉賀就是這攤生意做大的財東。

最大的財東,又何須去鋪子裏和仆役爭一點點小利呢?

至於那些大賺特賺的富戶地主,劉賀自然有辦法限製他們、收拾他們。

站著把錢掙了,這才是大漢天子要做的事情。

更何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本來就是要用回百姓身上的。

這就是劉賀敢喊出“要賞得多一些”的底氣。

……

天子剛說完要大行封賞,朝堂上諸公的目光就投了過來。

在之前的大朝議上,諸公就明白,天子是一個慷慨之人,在賞賜這件事情上絕不會手軟。

“朕決定,兵卒每人賞賜帛兩匹,伍長、什長乃至都尉,每升一級,賞賜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