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霍光與從民間選拔來的賢良文學結在了一起,對鹽鐵專賣政策發起了進攻。
最終,鹽鐵專賣雖然繼續實行,但是酒的專賣卻取消了,關內地區的鐵官也被一律廢除。
這看似是一個折中的結果,但是霍光的提議顯然更符合當時的民心,因此獲得了絕大部分文學賢良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極高的聲望,自然就在幾個輔政大臣中脫穎而出。
隨後,田千秋倒戈到了霍光這一邊,而桑弘羊則卷入了上官家的叛亂之中,最後身死族滅。
至此,霍光在朝堂上一黨獨大的局麵就形成了。
……
但是,鹽鐵會議是一把雙刃劍,幫著霍光斬殺了政敵,但是也撕開了民間議論孝武皇帝施政得失的口子。
那些賢良文學以“民所疾苦,教化隻要”為題,對孝武皇帝在《輪台詔書》之前的所有國策進行全麵的否定。
在內政上提出鹽鐵專賣導致世風日下,要求重農抑商,反對官營,不與民爭利。
在外交上堅決反對對匈奴等民族動武,要偃兵休士,厚幣和親,靠教化維持和親局麵。
在治國上則反對王霸之道和德刑並有,聲稱明君隻能行德治,靠仁義來治國。
這幾乎對孝武皇帝所有的功績和政策進行了全方位的否定。
之後,孝武皇帝在朝堂和民間的聲望開始下降。
……
“所以,後來孝昭皇帝和霍光想要給孝武皇帝上廟號,就都被留在朝中任官的賢良文學們給頂了回來,此事就此擱置。”龔遂說道。
“是啊,恐怕大將軍自己也不會想到,當年的鹽鐵會議,會留下那麼大的遺漏,以至於讓他最忠於的孝武皇帝都無法上廟號。”王吉補充說道。
聽完之後,劉賀對霍光又多了一份認識。
言必稱孝武皇帝,看似格外推崇,但實際上也隻不過是霍光為自己專權而造出來的一個借口罷了。
“大將軍如此獨斷專行,為何不願意強行推動此事,如果他願意做,朝堂和民間都無法擋住他的腳步吧?”
此話不假,霍光連皇帝都敢換,上一個廟號有什麼不敢的呢?
這也是劉賀最有疑問的一點。
“可能是大將軍現在有的東西太多了。”龔遂笑到。
劉賀眼前豁然開朗,不愧是龔遂,一句話就說穿了此事的本質。
鹽鐵會議之時,霍光想要成為輔政大臣中唯一的那一個,自然要兵行險招,調動起在民間的賢良文學的力量。
而後來,他已經是大漢帝國的隱形天子了,隻要謹慎地治理好這個國家,那麼就可以權勢穩固,流芳百世。
他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死去的孝武皇帝,搭上自己的聲望。
縱使這個死去的人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孝武皇帝。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道理,霍光是懂的。
霍光有的東西很多,所以越發謹慎,帶著整個大漢帝國也暮氣沉沉。
但是劉賀一無所有,自然更加激進,那麼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給自己博一點籌碼,讓大漢更加激進。
“那,如果朕來做此事,大將軍會從中阻攔嗎?”這是劉賀最關心的一件事情。
“如果陛下來做,不管成敗,大將軍都不會有所損失,想必不會阻止的。”
給孝武皇帝上成了廟號,那麼霍光也會與有榮焉;如果沒有上成廟號,霍光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更何況,在霍光的心中,大漢已經休息夠了,該重複孝武皇帝早期的威烈了。
用兵之際,霍光一定希望給孝武皇帝上廟號。
看來,霍光真的學到了孝武皇帝的王霸之道:不管是擴張還是收縮,都要獨斷專行。
開疆拓土的明君我要做,體恤百姓的仁君我也要做。
可是,你霍光不是孝武皇帝,甚至不是皇帝。
那麼,還不如讓朕來做此事,瞬息之間,劉賀站了起來,說道:“好,朕決定了,明日大朝議之上,朕就要提出給孝武皇帝上廟號!”
今天盡量4更一萬字,推薦遲遲不來,很煎熬啊!這是第二更,第三、四更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