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霍黨先流了第一滴血(求訂閱)(1 / 3)

第264章 霍黨先流了第一滴血(求訂閱)

酒,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東西,按理來說,是生活中的一件瑣事。

但實際上,在大漢帝國對酒的態度頗為微妙,與酒相關的政令是幾經變化。

究其原因倒也簡單,那就是釀酒離不開糧食,而糧食是大漢帝國穩定的根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酒與鹽鐵的地位是相同的。

大漢以降,朝堂對酒的態度,分為酒禁、榷酤和酒稅三種。

所謂禁酒,就是在荒年災年,禁止一切釀酒和飲酒的行為,在高皇帝年間,最為常見。

所謂榷酤,就是實行酒類專賣,隻能由專門的府衙釀酒和售賣,私下釀酒賣酒則屬於違反大漢律法的行為。

所謂酒稅,就是府衙對私營的酒坊和酒肆征稅,通過調節征稅比例來調節民間釀酒的產量。

從幾年前的那次鹽鐵會議開始,酒類榷酤被徹底廢除,民間也就可以自由釀酒賣酒了。

雖然民間可以釀酒,但是各郡國的工官仍然保留有酒坊。

因為官營酒坊所用的酒曲、水源和糧食都是上等,所以釀出來的酒的質量,要遠超民間。

在這眾多官營酒坊當中,原屬於少府,如今屬於門下寺的考工裏的酒坊,釀造出來的酒自然是最佳的,每月可釀酒千餘斛。

這些酒有三個用途。

一是用來賞賜功臣和百姓,二是留做宮中大擺筵席用,三是通過官營的酒肆向民間發賣。

少府釀酒的質量雖然非常上乘,但是囿於技藝的限製,雜質仍然很多,度數也不高,因此不易保存。

這幾個月來,劉賀將蒸餾法教給了華承,釀出來的酒雜質更少,純度更高,光是那清冽的樣子就惹人喜歡,濃鬱的酒味更是讓人神魂顛倒。

因為剛剛才用上蒸餾法,所以產量並不算太高,每月隻能產三百斛宣酒。

其中的一百斛直接售往民間,也算是與民同樂了。

為了售賣這些酒,劉賀從少府裏拿出了一筆錢,讓戴宗命人在北城郭開了一個小小的酒肆。

數量有限,每天隻賣三斛,售罄即止。

因為人人都知道這是從宮裏來的“宣酒”,一時間好事者趨之若鶩。雖然價格不低,但總是未到午時就售賣一空了。

而隻有常來的熟客,才能讓酒肆的兩個老夥計特意留一些酒——這家名為“鹹亨”的酒肆沒有東主,隻有兩個昌邑國來的老人,領著七八個少年郎操持。

雖然是一些老弱病殘,但是也沒有任何人來鬧事。

不管是品秩比千石的使君,還是穿著短衣的販夫走卒,都不敢托大。

因為人人都知道,這酒肆背後的東主是未央宮,是天子。

隻有活膩了的人,才會來鹹亨酒肆鬧事。

一杯宣酒的酒氣頂十杯醇酒的酒氣。

尋常人別說是飲一鬥,就是飲一升都立馬就會醉倒。

酒好,價格就高。

尋常醇酒一鬥隻要三十錢,但是宣酒一鬥卻要三百錢——足足可以買兩斛的糧食了。【一鬥等同於兩千毫升】

雖然價格高昂,但是長安城裏裏,已經到了“無宣酒不成宴”的地步。

王獻與酒肆的那兩個老夥計一見如故,才半個月,就與他們混熟了,所以不管他是何時去,都能有宣酒喝,這讓大將軍府裏的其他屬官很是羨慕。

今日,王獻自然又飲了不少酒的,有起路來已經搖晃得厲害了。

從北城郭到這戚裏這段路上,王獻碰到了好幾隊盤查詢問的亭卒,差點就把王獻捉拿起來了。

幸虧有腰間的組綬和大將軍府發的符令,他才躲過了一劫。

一路跌跌撞撞,王獻距離自己的宅院是越來越近,很快就隻有不過百丈的距離了——再拐過一個彎就能到了。

這不免讓他有一些飄飄然,被酒精麻木的腦筋天馬行空地轉了起來。

這大將軍會讓自己出任什麼官職呢?

將軍府長史?不行,甚是繁忙,前幾任長史如今也不過是九卿罷了,自己熬不到那個時候了。

司隸校尉?也不太可能,自己是大將軍府的屬官,直升司隸校尉恐怕還不夠格。

長樂衛尉?希望也不大,在任的長樂衛尉是範明友,那是大將軍的賢婿,不可能將此職讓給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