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從閣老到社畜:朕讓你們體驗99(1 / 3)

劉賀以雷霆之勢,對大漢的中央朝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一日的大朝議結束之後,朝堂大改製的詔書連同《衙署會要》就通過驛傳送往了各個郡國。

在一個又一個驛卒的接力之下,改製的消息半個月之內就將傳遍大漢帝國的各個角落。

這次朝堂大改製,對地方郡縣和諸侯國的影響並不大,所以成敗的關鍵仍然在長安城。

長安城成敗的關鍵又在未央宮的石渠閣。

隻要內閣運作得流暢,隻要內閣大學士能夠理解“聖意”,那這朝堂改製就成功了一半。

任何一個製度都是有瑕疵的,隻要有心之人用心去尋找,就一定可以找到可乘之機。

就像這內閣製,看起來很嚴密,但也有不少權力的漏洞。

劉賀不奢望內閣製能杜絕“相權架空君權”的情況出現,但若能做到七八成就已經令人滿意了。

再加上其他製度的補充和維護製度的鐵腕手段,可以讓劉賀更強力地控製住朝堂的局麵和權力。

推行內閣製之後,劉賀並沒有著急地推行其他的新政,而是打算給朝堂和朝臣一個適應的時間。

因為隻有這內閣製流暢地運行起來,劉賀的意誌才能強有力地從中央朝廷逐層貫徹到地方郡國,而地方郡國的反應也才能直抵長安。

如果內閣運轉凝滯不通,那麼想要實現政令和民意的上傳下達,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內閣從中作梗,更有可能出現政令出不了未央宮了的尷尬局麵。

人有思考的能力,動物沒有思考的能力,但是二者卻又有一個形同點。

那就是他們都怕鞭子。

在改製初期,劉賀必須要舉著鞭子盯著他們,不要讓他們有任何遲滯的空間。

……

而為了督促內閣流暢地運作,在大朝議結束之後的第五天,劉賀就第一次駕臨石渠閣了。

石渠閣在未央宮北宮一座獨立庭院中,離溫室殿不遠,步行不過半刻鍾的時間。

和其他的衙署一樣,石渠閣所在的宅院也是三進三出,麵積著實不小——至少要比門下寺原來所在的宅院大上一倍。

前院是馬廄、客舍一類偏房。

中院在正堂的位置是聳立著石渠閣,有七層幾十丈高,未央宮的最高點,兩邊偏房是屬官、博士官正校書籍的地方。

後院的一間正房和四間偏房一直空著,如今恰好騰了出來,留給內閣使用。

石渠閣隸屬於太學,前來此處的多是博士官和博士弟子。

專門的屬官非常少,隻有一個二百石的石渠閣令、一個百石的石渠丞領著二十多個小吏雜役負責日常的庶務。

五日之前,劉賀改內閣製的詔令下來之後,這常年冷清的石渠閣著實熱鬧了起來。

一連幾日的時間裏,內官和奴婢們進進出出,灑掃除塵,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先是將後院徹底清理了出來,而後又將原來尚書署裏的“家當”全部搬到到內閣裏。

石渠閣後院的這五間房各有作用,使用的效率倒是極高,沒有一間是空置的。

正房是內閣值房,是內閣大學士議論朝政,一同票擬的地方。

房內分為左中右三個部份:中間是一張大案用來圍案議政,右側是七張小案用來分而批紅,左側是留給天子的獨坐。

東前廂房是檔房,用來存放三個月以內奏書副本——奏書在內閣拆開之後,會讓書佐抄錄副本用作留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