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朕認為董仲舒太狹隘,其言不如(1 / 2)

“韋閣老剛才說得言之鑿鑿地說這算吏、匠人、農民、法吏之中,出不了人材……這似乎有幾分武斷了。”

“朕以為算吏可是儒生,匠人可是儒生,農夫可是儒生,商人也可是儒生,那麼這法吏自然更可以是儒生。”

“儒術既然可以起到匡扶人心、明禮教化的作用,就更不應該避世,也不應該把三教九流排除在外……”

“而是應該將天下人都變做儒生,將百家之學盡數歸入到儒術當中。”

說到此處,劉賀停頓了片刻,讓在場的幾個朝臣咀嚼了一番這幾句話之後,他才繼續往重點講去。

“昔日,董子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說,振聾發聵,餘音猶在,讓大漢一統。”

“但是今日再看,朕以為董子此言論未免有一些狹隘,百家之學仍有其可取之處……”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子身上,眾人沒想到天子竟然貶斥董子的言論,難道又有什麼驚人之語嗎?

就連已經為天子才學所在折服的韋賢,都再次有些憤怒起來了,那好不容易白下去的臉色就讓又開始漲紅了。

在憤怒之下,他有一些恐懼,他生怕天子會脫口而出,說出“不再獨尊儒術”的暴論來。

若是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韋賢做好了死諫的準備——他會當場撞死在這殿中!

可是,天天沒有給他殉道的機會,天子接下來說的話,讓韋賢覺得又驚又喜。

“所以朕以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應該改一改,改成‘百家合流,獨宗儒術’!”

這八個字微言大義,剛一出口,就讓這殿中所有的朝臣耳目一新。

天子不是要把百家廢除,而是要將百家歸入到儒家當中,讓百家成為儒家的分支!

如果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決的是當下和未來的事情。

那麼“百家合流,獨宗儒術”卻能連帶解決以前過往的問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念提出來不過幾十年,這讓儒家的地位在朝堂和民間飛快提高,但是百家日益衰落。

作為後來人,劉賀自然知道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儒術最終在社會的各個層麵占據著牢固的地位,幾乎是無可動搖。

但對於生長在當下的人來說,卻是看不到這一點的——他們想象不到儒家後來會成為一個超越君權的龐然大物啊。

因為在之前的幾百年來,他們看到的是百家的輪流登台而已——儒學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春秋戰國時是百家爭鳴,大秦之時是法家當道,大漢前百年則是黃老道學,到這幾十年才獨尊儒術。

如此算下來,儒術占據主導地位的時間竟然是最短的。

這也是韋賢站出來冒死進諫的原因。

天下的大儒也擔心天子再一道詔令奪去儒術的尊崇地位。

畢竟法家、道家、陰陽家、兵家的實力仍然很強,其餘各家也還或多或少有一些擁躉。

哪怕是最沒落的墨家,不也還有遊俠這種遺存嗎,不還是被低微平凡的工匠奉為祖師?

天子如今提出“百家合流,獨宗儒術”,自然是要把百家的精髓吸收到儒家當中來,用儒學來解讀拆分百家之學。

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比,這新舉措更柔和但是力量更強大,可以在不聲不響當中,逐漸消化掉其他各家。

既然想要吞掉其他各家,那就應該容納其他各家擁躉,變得更加開明。

所以,要將法吏算吏這些人都融入到儒生當中,而不是將其排除在外。

其實,這也不是劉賀的首創,在之後的一兩千年裏,儒學同樣吸收了百家的一些理念,形成玄學、心學和理學,乃至新儒家。

而在現在,儒家不也已經將陰陽家的陰陽災變之說,融會貫通到了儒經當中嗎?

隻不過,劉賀覺得這個進程要更快一些,吸收容納的內容和要旨也要更務實些。

另外,還有一層不能說的意思,反過來看,這儒學變成這樣,還能叫儒學嗎——這也是消解儒學的過程。

另一邊,韋賢也想清楚其中的關節了,更看清了天子下的這盤大棋。

他頓時覺得自己剛才的反抗有一些可笑:似乎自己目光短淺,而天子沒那麼癲悖。

難怪天子剛才提到科舉考試的時候,要求各科的考生均要加考一門以儒學為基礎的明經。

原來是逼著所有人都去學儒經啊。

以前,其他各派的擁躉想要出仕而不得,索性就不出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