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平身,朕還有話要講!”
“諾!”
“劉德公已經與張老嫗比完了功,還有何人要與張老嫗比功?”劉賀問道。
當然是沒有人再站出來,昌邑劉氏的兩條人命擺在那裏。何人敢與張老嫗比功,那就也要先把兩條人命擺出來。
這比功的標準看著當然非常荒唐,甚至是等同於兒戲。
但是百官公卿當然也看得清楚,這天子哪裏是要比功呢,隻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既然這樣,又何必自己往天子的戈矛上撞呢?沒有人會嫌自己的命長的。
“既然無人與張老嫗比功,那麼朕以為大漢數千萬的寒門庶民亦是大漢根基,何人有異議?”
“陛下聖明,臣等並無異議!”
“既然寒門庶民也是大漢的根基,朕推行新政該不該為他們牟利?”
劉賀不等眾朝臣回應,又一次轉向了張老嫗道:“張老嫗,伱闔家有家訾幾何?”
“回稟陛下,連同車馬家夥事,再加上剛剛賜下來的田宅,闔家家訾三萬錢。”張老嫗說道。
“劉閣老,除去朕給你的封邑,你闔家又有家訾幾何?”劉賀轉向劉德問道。
在天子這疾風驟雨的動作之下,劉德最初那份自傲的心思早已經蕩然無存了。
雖然他仍然在榻上坐得很端正,但是心中卻驚懼不已。
孝武皇帝大行之後,他們許久沒有麵對過真正的天子之怒了。
雖然霍光在朝堂上跋扈,但是那是權臣的跋扈,對同儕隻能欺壓,不能生殺予奪。
但是天子可不一樣,一揮手就能讓一個大族煙消雲散。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是這十多年來,劉德他們竟然有意無意地忘記了。
正是這種遺忘,讓世家大族變得猖狂了起來。
現在,熟悉的感覺終於又回來了。
“嗯?劉閣老不能言語?”
“回稟陛下,微臣家訾二千四百萬錢。”
劉賀冷笑了一聲,在沉默中環視眾人。
“世家大族乃大漢根基,寒門庶民亦為大漢根基,但二者家訾差異如此之大……”
“堂上身著袍服,佩戴組綬的眾卿,就不覺得汗顏嗎?”
“若耕者無田,庶民無財,任由世家大族橫征暴斂……”
“到了那一日,諸公及子弟的人頭,恐怕要一地滾滾咯。”
劉賀越說聲音越低,整個前殿的氣氛冷到了極點。
直到這個時候,百官公卿終於明白天子變革的真諦了。
大明到底因何而亡,可能暫時沒有定論。
但是大漢亡於門閥割據,亡於土地兼並,這是不可動搖的公論。
劉賀推行的所有新政和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挽救大漢滅亡的命運。
鬥倒霍光,罷免三公,裁撤尚書署,推行內閣製,施行科舉製,改製新軍郎衛,打擊巨室大族……
全部行為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減緩土地兼並的趨勢,避免門閥割據的惡果。
隻有守住這條底線,才不至於出現“大漢因強而亡”的滑稽結果。
隻要大漢能夠屹立不倒,原來曆史上的許多惡果都可以減緩或者避免。
也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富民強漢”。
今日,是劉賀第一次將心中最深處的想法說了出來。
張安世等人也為之一愣,他們換了一種眼神看向天子——震驚、疑惑、難以理解。
大漢的“有識之士”和後世的“有識之士”相比,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缺點。
那就是他們從沒有見過一個活了百年的王朝轟然倒塌,他們更不會想到大漢有朝一日會突然崩潰。
雖然有大秦的前車之鑒,但是大秦國祚不過十五年,分崩離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大漢已經存在百餘年了,製度、律法和思想日趨完善,怎麼可能赴大秦的後塵呢?
在原來的曆史上,前漢和後漢前赴後繼,玄德也險些賡續漢祚,一旦成功,大漢恐怕真的會萬世一係。
此刻,在張安世等人的心中,大漢一定會永遠存在。
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有亡國之兆,但是他們從未想過大漢會真的亡國。
如今,他們突然聽到天子將這危機挑破,下意識隻覺得天子危言聳聽。
可是看到天子那嚴肅的神情,卻又不禁開始深思,並且後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