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不安地繞來繞去:“宿主, 宿主……”

穆瑜應了一聲, 把小雪團擺成一隻小考拉,趴在自己肩膀上。

“宿主,要不要問一問?”係統急得想變棉花糖, “到底為什麽要跑?出了什麽事,這麽突然——”

穆瑜說:“先不問。”

係統愣住。

“我們會弄清楚,找到緣由。”

穆瑜俯身,用額頭碰了碰懷裏的小雪團:“但不是現在。”

——麵對明顯反常、反常到不安全不合理的行為, 最該做的事, 不是追問“為什麽”。

問為什麽是成年人的邏輯。

很多人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為什麽”裏長大的。

為什麽搗亂,為什麽不聽話。

為什麽不好好學習。

為什麽亂跑,為什麽不乖乖待在家。

為什麽不起床,為什麽吃飯前不洗手, 為什麽記不住關燈, 為什麽把東西碰到地上……許多問題在被提出來的時候, 已經在潛意識裏, 預設了“故意”的立場。

有些“為什麽”沒有答案,有些“為什麽”得不到答案。

不是所有做的事都有原因。也不是所有的原因,都能被條理清晰、情緒坦然地說出來。

“小雪團肯定是第二種。”

係統賭一百個棉花糖:“有原因,說不出來。”

朝夕相處下來,燕隼的比劃已經很熟練,配合偶爾往外蹦的詞,和穆瑜的交流早就十分順暢。

所以這個“說不出來”應當不是交流層麵上的……是拒絕交流層麵上的。

小雪團封閉在了那一層冰殼裏。

沒有討厭的人搗亂、又有穆瑜在的場合,這還是第一次。

係統是真的很想知道原因,但它模擬軌跡,卻驚訝地發現如果現在就一味追問,的確會引發情緒值的急速跌落——如果不停地追著問“為什麽”,說不出原因又無法恢復正常的燕隼,有50%的幾率會在下一次停車時跑掉,躲進髒兮兮的牆角團成小泥球。

“宿主。”係統小聲問,“現在應該做什麽?”

穆瑜:“抱抱。”

係統抱著筆記本,聞言微怔。

這個答案也是機器程序推不出的。

其實什麽也不用問。

不用訓斥不用拉扯,不用強行逼問清楚,不用急著追究原因。

……隻要抱一下就行了。

穆瑜把小雪團藏進懷裏,用衣服遮住光:“沒事了。”

他沒在意識海裏說,收攏手臂,摸摸小家夥的頭,聲音很輕:“來抱抱。”

硬邦邦的冰殼在抱抱裏一點點融化。

燕隼逐漸有了反應,不會動的小粽子餡一點一點復活,先是慢慢抓住了那件外套,然後在熟悉的氣息裏,隔著那件外套,慢慢抱住穆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