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句是對寧倦說的。

寧倦“嗯”了聲:“下去辦事吧。”

鄭垚心情暢快地溜達出去,準備和兄弟們再去趟洪都府。

等鄭垚離開了,寧倦的臉色才徹底緩和下來:“老師怎麽過來了?”

“我查閱了江右往年的水患記錄,寫了份治水的法子。”陸清則將手裏疊著的數張紙遞到寧倦麵前,“看看怎麽樣。”

有著現代的科學治水方法,對於江右的水患成因與治理,陸清則心裏頗有底,所以才會特地跟著過來。

洪水不治,流民不除,這才是根源,解決了漫堤的洪水,百姓才能安心回去耕種生活,重新建設家園,社會也會隨之安定。

寧倦接過來翻開,陸清則歸納了往年的水患原因以及治理方案,又分析了當下的情況,言語簡略,僅用了一張紙,但都十分精準,餘下的幾張內容都是治水方案,還畫了簡單的示意圖,條理清晰,透著股如他本人一般的矜淡冷靜。

寧倦看著看著,嘴角便不自覺地噙了笑:“老師寫得很好,畫得也好。”

時間已經接近傍晚,從早上來到集安府後,陸清則連盞熱茶都沒來得及喝,見寧倦桌上有熱茶,不客氣地抄起來暖著手抿了口,抬抬眼:“如何?”

寧倦又看了一遍,點頭:“我覺得可行,這就把集安的代知府叫來。”

陸清則也沒多留,又回去繼續整備清點物資,離開的時候,還把茶杯給順走了。

他走路不緊不慢的,走了會兒,就遇到被叫去麵聖的鬱書榮,禮貌地衝他微微頷首。

鬱書榮剛被放出牢,迎頭照麵就是一堆繁雜的事務,除了知道陛下來了,還不清楚都有誰跟來,一時沒反應過來這是誰,稀裏糊塗地跟著點了下頭,快步進了屋,行了一禮:“微臣見過陛下。”

寧倦平淡地“嗯”了聲,將陸清則的手稿遞過去:“看看。”

鬱書榮忙雙手接過,仔細看起來,時不時嘖嘖一聲,感到驚奇,看完,雙眼發亮地抬起頭:“陛下,這份治水方案是誰寫的?寫得真是太好了!”

太過激動,也沒注意自己的口吻不怎麽敬重。

“朕的老師。”寧倦也沒計較,反而因為有人誇獎陸清則,嘴角無聲地勾了勾。

鬱書榮猛地反應過來。

聽說先帝臨崩前,將少年狀元陸清則點給了新帝當老師,那位太傅曾被閹黨構陷,差點丟了命,後來又為了保護新帝,臉上受傷,自此出入都戴著一副銀麵具,不再以真容示人。

身體孱弱,還戴著銀麵具的青年。

可不就是方才他過來時,在路上遇到的那個人嗎!

天哪,他錯失了和陸清則交流的機會!

鬱書榮相當扼腕,又看了一遍手稿,給予了肯定:“微臣以為,完全可以按照陸太傅的思路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