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宴,大明的規矩,皇室與大臣拉攏感情的宴會。
皇帝攜後宮女眷各位皇子參加,大臣可以攜家眷參加。
諸位在封地的皇子每年可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回京都與帝後母妃團聚。
每年團圓宴也總有邊塞的民族國度派使者來中原覲見皇帝,待過了中秋佳節後,便回塞外。
此次不止南疆國王派了使者前來,南疆之外的烏孫也派了使者前來。
“顧太尉此事做得極為妥當,待父皇回京,本王一定會回稟父皇嘉獎。”
“太子殿下,此次塞外烏孫使者除了來朝進貢外,還要向皇上遞交國書,求娶大明公主和親去烏孫。”顧延又道。
大明與邊塞烏孫匈奴時常發生戰爭,烏孫與匈奴時常膙擾大明邊境,大明組織了一批又一批的兵馬鎮昏。
烏孫匈奴是北方邊塞的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而北方不像南方四季變化,邊塞乃北方苦寒之地,種不得糧食,一望無盡的荒草沙漠。
比不得南方土地肥沃,春風化雨。
為了生存,不得不侵略其他糧草充足的王國。
大明邊境時常燒起戰火,百姓死傷無數,直接威脅到了大明朝。
然常年的戰爭勞民傷財,糧草不多,兵馬又很疲憊。
兩軍交戰,必有傷亡,明軍雖勝了很多場,可到底疲累了。
明宏帝下旨休養生息,整頓國力。
誰知烏孫和匈奴又來冒犯邊境,宏寧二十六年,烏孫和匈奴組成聯盟共同帶兵膙擾邊塞,屠殺百姓,搶奪糧草。
而恰巧那一年是明軒翊在軍中曆練,為了保護邊塞百姓的安全,明軒翊直接帶兵重創了烏孫和匈奴。
明軒翊是要麼不出手,要麼下死手的主。
他斬殺了烏孫、匈奴領頭的將領。
也是那一次,他立下了大功。
帶兵追擊烏孫、匈奴隻逼國都,烏孫、匈奴不得已向大明遞交國書求和。
此次烏孫王派使者向大明求娶公主,既是求和,也是示好。
明軒翊陷入了沉思,烏孫王求娶的,是公主,那必然是宗室女。
“太子殿下,烏孫與匈奴乃野蠻民族,時常冒犯我大明邊境,微臣以為即使有公主願意嫁到烏孫,烏孫也不會信守承諾與我大明友好和睦,且當年的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一個病死,一個接連嫁了三個烏孫王,她們的貢獻並沒有換來烏孫對前朝的歸服。”黃忠諫言道。
“太子殿下,微臣認為此事應當慎重。”
“和親一事事關重大,需得父皇回宮後稟報父皇才能下定論。”
“太子殿下,烏孫使者和南疆使者想要求見您!”
南疆國距大明邊境最***時可沒少幫烏孫、匈奴攻打明軍。
南疆百姓是從苗疆部族遷來的,傳說苗疆女子善用蠱。
自從明軒翊帶兵與他們大戰後並大敗烏孫、匈奴後,明軒翊的名諱便在兩軍之中傳開。
他們不知道明軒翊是何身份,隻覺得這個年輕將領威風凜凜,不簡單,大有前途。
當他們知道明軒翊是明朝的太子殿下之後,甚是吃驚。
要知道中原很少有皇子帶兵打仗的,明朝還是太子帶兵打仗。
而且這位太子殿下一看就不是蟜生貴養的皇子,文韜武略,皆不輸任何領兵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