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男生看了都會產生“我可以”的錯覺。
這樣的套路在黎曉的朋友圈裏不勝枚舉,有女生私底下偷偷說黎曉的壞話,罵她愛裝。
黎曉卻無所謂:“我又不是發給她看的,為什麽要照顧她的想法?”
從某種程度上說, 也可謂“人間清醒”。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黎曉點開季扶傾朋友圈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應當有強迫症。
一溜排的田字格貼圖,跟他這個人一樣規規整整。
一年到頭隻發寥寥幾條動態,沒有顯示“朋友僅展示最近n年/月/天的朋友圈”,一切都一目了然。
季扶傾每年寒暑假必出國旅行,朋友圈大多時候都是在分享旅行時的自然風光和城市博物館。
不設置地理定位,要是不寫文案,甚至很難猜出他去了哪裏。
黎曉發現,自從他開通朋友圈以來,去的地方都不是日韓、歐美這樣的熱門旅行目的地,而是相對小眾的耶路撒冷、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
旅行是一種類似集郵的行為,解鎖的地圖越來越偏僻,隻能說明地球上他尚未涉足的區域越來越少。
這比天天在朋友圈簡單粗暴地曬豪車和奢侈品更能彰顯底蘊。
在此,黎曉很想拉踩她爸黎天亮的朋友圈,暴發戶氣質一覽無遺。
除了旅行,季扶傾偶爾也會分享音樂。
不是網易雲,而是鋼琴曲譜。曲譜上的文字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而是德文。
黎曉以前認識一個從小練習鋼琴的女生,對此略有耳聞。
那個女生曾經跟她說過,德文原版鋼琴譜非常昂貴,某些甚至可以作為收藏品。
黎曉按照時間順序,先是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他的朋友圈,接著又從尾到頭梳理了一下時間線。
她得出一個結論,季扶傾這人有點兒意思。
你要說他在裝逼,正常人都看不出他裝的逼妙在何處,基本屬於無效裝逼。
你要說他沒裝逼,低調中又確實透露著奢華。
難不成他真是一個情趣高雅、心懷詩與遠方的人?
她不太相信,她領教過他的厲害——鐵麵無私、不講人情。
黎曉回到聊天界麵,看著季扶傾發來的那句“到家了?”,思考該如何作答。
想了想,她隻回了一個“嗯”。
簡簡單單的回應,既沒有晾著他,又告訴他:“我對你興趣不大。”
剛剛才跟他吵了一架,不能表現得太過熱情。
這種清高的男生,就該釣著。
黎曉吃完香蕉,把皮扔進垃圾桶裏。等了大約四五分鍾,季扶傾才發了新消息過來。
【季扶傾:以後別再去那邊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