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耳究竟有何德何能,讓諸葛亮如此放下身段甘為一個小小內奸,麵對楊明高官厚祿相贈,居然絲毫不為所動,楊明百思不得其解!
本來他認為華夏國這些年發展的越來越好,司馬懿跟何家豪兩支遠征軍席卷了華夏國西北廣大的領土,現在往北打到後世的歐洲,往南已經打到了印度越南,自己都快統一整個歐亞大陸了,諸葛亮這個井底之蛙還來算計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
從諸葛亮連環船計策一出口,楊明已經痛下決心要收拾劉協了,由這個計策可以看出,劉協君臣亡華夏國的心思一直都有,該是動用大軍將他們一網打盡的時候了。
諸葛亮眼見楊明如此失態,感覺他已經中計了,心中有點歡喜,也有一點失落。
說實話他來這華夏國就三天時間,但是所見所聞比他前麵二十多年都更加豐富多彩。
比如華夏國居然可以在數十步寬的大河上修建所謂的水泥橋,可以輕鬆開山劈石造出筆直寬闊的馬路,還可以修建數十丈高的水壩,可以依靠水壩修建灌溉數萬畝的複雜水渠,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新事物強烈衝擊這個諸葛亮的頭腦,讓他甚至有了真的投靠楊明的想法。
不過一想到臨行時,主公劉備跟漢帝劉協拉著自己痛哭流涕的模樣,諸葛亮就黯然神傷起來,他感覺自己無論到什麼境地,都要對大漢朝廷都要忠貞不二,不管楊明對他怎麼好,他也權當是過眼煙雲。
不過聽到楊明又封賞一百萬龍元,諸葛亮心裏又是一陣歎息。
感動之餘,他在心裏悄悄告訴自己,這輩子就算了,下輩子當牛做馬報答楊明的知遇之恩吧。
其實看著自己的同窗好友龐統,在華夏國混的風生水起,諸葛亮心裏還是有一股子濃濃的酸意。
昨天龐統非要拉著諸葛亮到他洛陽城中的豪華府邸飲宴,一進家門這個醜鬼拉出一溜,他十八房貌美如花的小妾,給諸葛亮欣賞,讓至今還孓然一身的諸葛亮感覺很是羞愧。
龐統在他府邸裏一呼百應,轉眼間數百丫鬟仆人流水般呈上精致美食,隨便一餐居然比大漢國宴要強上百倍,更是讓諸葛亮驚爆眼珠!
沒辦法,他們漢國在跟財大氣粗的華夏國搞軍備競賽,已經搞的窮死了。
這些年來,華夏國造出三千多艘戰船的時候,江東戰船數量甚至達到了驚人的八千多艘!
為了做這麼多船,整個漢國全體軍民,上到皇帝劉協,下到每個農夫,都要節衣縮食,劉協甚至每天隻吃一點米飯跟幾道尋常素菜,身上穿的龍袍上甚至有了補丁,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的生活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更為氣人的是,由於龍元堅挺的市場,就連漢國也在流通龍元,連金餅都不怎麼好使了,畢竟金餅多是私人鑄造,純度重量很難控製,攜帶起來也不方便,哪裏會有堅挺的華夏國龍元好用?
如今就是漢獻帝懷裏,也揣著大把龍元,更別說下麵的販夫走卒了。
也就是說,華夏國用少量成本低廉的紙幣,慢慢的把漢國本來就不多的金銀珠寶都給搜刮一空,這也加劇了他們經濟緊張的窘境。
諸葛亮心裏清楚,就現在楊明賞給他的總共一千一百萬龍元,足夠讓他在漢國買上幾十畝地,蓋上一座大院子,找些丫鬟仆人,過上富家翁的幸福生活了。
賈詡沉思良久,輕聲道:“諸葛孔明此計雖然不錯,但是大量戰船連接到一起之後,隻要敵人用火攻,會因為急切間無法分開,導致整個船隊葬身火海,這也是連環船之計最大的缺憾。”
楊明從心裏暗暗對賈詡翹起了大拇指,心說毒士果然非同凡響,一下子就看出了問題所在。
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鵝毛扇道:“賈大人所慮不無道理,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常識性問題,假如皇上現在決定伐漢國,估計至少要四-五個月的準備時間。到時候已經是隆冬季節,西北風呼嘯不止,咱們華夏國水師從西北殺向位於東南的漢國水師,他們要是想放火,隻會燒到他們自己。”
賈詡點頭道:“老夫自小在北方長大,沒有到過江東,對那裏的天文地理所知甚少,不過到了冬季,不論南方北方都會刮西北風,倒是不假。”
龐統疑慮道:“下官好像聽為師龐德公說過,長江之上隆冬時節偶爾也會刮上幾天東南方,咱們會不會恰好趕上了這個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