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梁本就因為前些年興舉國之力對抗北胡人的入侵而國力虛耗, 還沒有來得及恢復,便遭遇了雪災、發生了各地民眾的大暴動。
就算是再強盛的王朝, 也經不起這般一連串的打擊, 如今的大梁王朝,終究有了大廈將傾、山河日下的頹相。
正所謂“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朝廷軍隊本就士氣不高,如今在戰場上連連潰敗,更是軍心渙散。
勝利的天平正在緩緩傾斜,而這樣的改變,已然被不少人看在眼中。有的人忙不迭得想要跳下這艘破損的戰船另攀高枝;有的人明哲保身、袖手旁觀;有的人趁機推波助瀾、揚名立萬。
一時間眾生百態, 朝廷軍中逃兵迭出,甚至有整隊人馬直接倒戈卸甲而降;守城將領明知不敵, 幹脆“開門揖盜”,隻盼望借此來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祿;就連朝廷重臣也偷偷派遣使者前來,希望能夠與周陌握手言和, “共謀大業”;而周陌軍中也多了不少能人誌士, 勢力不斷壯大——畢竟亂世才最容易出英雄。
天下間, 唯一徒勞無功得試圖挽救頹勢的, 大約也隻有民心盡失的大梁皇室了。
周陌的軍隊一路攻城拔寨, 最後終於兵臨大梁都城之下。梁帝率領親信倉皇出逃, 而就在所有人或是歡欣鼓舞、或是忐忑不安得等待新帝即位、改朝換代之時,周陌卻突然發聲, 表示自己仍舊是大梁的子民,依舊對大梁王朝忠心耿耿,他所做的這一切,並不是為了自己君臨天下,而是為了天下百姓蒼生,為了將他們拯救出昏庸無道的帝王的魔爪。
站在高台之上,一身戎裝的周陌語氣鏗鏘、眼含淚光,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眾將士黃袍加身的請求,反而選擇繼續沿襲大梁皇室的血統,在王室中選擇一年幼聰慧的王子,將其扶為幼帝。
一時間,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反轉弄得措手不及,一臉日了狗的震驚無措,卻終究還是礙於周陌的威信,在他的帶領下向茫然無措的幼帝三跪九叩。
既然皇室血統仍舊得以延續,那些性格頑固剛硬、不願一臣事二主的老臣們也無話可說。就連出逃的梁帝也失去了其唯一的“正統”優勢,再也難以掀起什麼風浪,很快便被抓了回來、永生圈禁。
對於這樣的結果,所有人都接受得很快。
新帝年幼、不通政事,自然由周陌代為攝政,遺老遺少們對於能夠維持大梁的“正統”已然心滿意足,不敢有半句廢話,而跟隨周陌打天下的眾人也都加官進爵、功成名就,雖然仍舊有些遺憾周陌未能稱帝,但如今周陌把持朝政,是否有一個帝王的“虛名”倒似乎也不算那麼重要。
至於天下百姓們更是稱頌周陌的大仁大義,感念他為大梁朝“盡忠職守”的忠心,雖然被昏庸帝王逼迫得不得不舉起反旗,但卻依舊能夠不忘精忠報國的初心,拒絕了皇位的誘惑,當真是可歌可嘆、令人敬服。
很快,新的朝廷迅速運作起來,前朝的貪官汙吏被盡皆罷黜抄家,而周陌也頒布了一係列休養生息的政令,熟練得仿佛他並非僅僅是一名行伍出身的將軍,反而自小熟讀帝王韜略——這令一種朝臣們大為意外,卻不得不收斂起各自的小心思,謹慎應對著這位位高權重、心思縝密、不知深淺的攝政王。
白緞也進入工部任職,從一介普通木匠變為了朝中重臣。雖然品階並不算太高,但任誰都能看出周陌對於他的信任與重用,隻不過因為白緞對於政事毫不熟悉,所以才讓他暫時跟在其餘人身後、多多積累經驗罷了。
當然,對於這樣的安排,也沒有人提出任何異議。畢竟白緞發明的軍械令人聞風喪膽、早已揚名於天下,沒有人會質疑他的才幹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