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屏幕上的彈幕更是誇張。

顧文越其實連開口說話都不想,畢竟合同是他來就行,沒說要答題。

他雖是民國人士初來乍到,可也知道合同條文的意思——

隻要他沒有違反規定,就不算是不配合,更不可能算違約,更何況他上半場還盡力答題了,怎麽說也是履行合約。

此時,另外一位特邀文史嘉賓出聲道:“今天的題目好像難不倒顧先生,那我單獨出個題目,如果顧先生答對,那剛才十分就加上,答得不對,剛才那道題還是算五分,怎麽樣?”

老先生慈眉善目,卻有文史大家的風範。

眾人不敢小覷。

B組的人沒意見。

A組見是節目組的意思,也不得不答應。

反正嘉賓問的是顧文越,也不是他們,他們隻要穩坐釣魚台就行。

老先生炯炯有神的目光犀利地看著顧文越:“請問,東晉十六國,有哪幾個國家。”

現場爆發出一個驚歎:“天啊!這什麽題目?”

下一秒,老先生保持友好微笑:“為了減輕答題的難度,顧先生說出五個就行。”

大家都在想,老先生看起來和藹可親,出題目可真是心狠手辣。

這下觀眾也無法立刻發彈幕,都去打開搜索引擎找答案了。

就在現場和觀眾都覺得這道題偏門時,顧文越薄唇的唇角淺淺勾起,莞爾一笑,一字一頓,嗓音如玉環相撞般清脆:“《晉書》有雲,二趙、三秦、四燕、五涼,並成漢、夏為十六國。”

全場屏息,很多人是人生第一次得知這個歷史知識點。

提問的老先生像是忽然來了興致,繼續問道:“二趙是?三秦是?”

顧文越的嘴角微撇,眼底分明有些不樂意——

說好的一道題,怎麽又開始了?

不過,他沒有發作公子脾氣,畢竟大庭廣眾,他也是個有頭有臉的富家公子哥(前世),到底不能給顧氏丟人現眼。

顧文越輕輕歎息,有些無奈地緩緩回答:“匈奴前趙、羯後趙、鮮卑前燕、漢前涼、氐前秦、羌後秦、鮮卑後燕、鮮卑西秦、氐後涼、鮮卑南涼、漢西涼、盧水胡北涼、鮮卑南燕、漢北燕、匈奴夏、巴氐成漢。”

他語調不快,字字清晰,嗓音清冽,底氣十足,絲毫不見任何膽怯或者淩亂。

在他的口中,與其說是在答題,不如說在徐徐回顧東晉這段動蕩不安、煙火紛爭的歷史。

直播現場過於安靜,以至於有一道奇怪的聲音格外清晰:

“操,這是什麽東西?都沒聽過!”

雖然話語粗俗,但的確簡單粗暴地代表節目現場和觀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