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雲陽觀的所有人,終於看到了滄城人民對於聖神節的重視。
不隻是幾天漫山遍野沒了的鮮花,還有掛在各個村落城池的彩帶和晚上升起的明燈。
等到了正日的前兩天,南山山腳下的村長帶著自家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挎了幾個大籃子就上了山。
“前些日子仙長您讓上南山我們采了鮮花,我們十分感激,可是這神聖節你們也不能不留一點花啊,我們把踩下去的野花都冶煉好了,給你們送幾籃子來。”
那幾個人把籃子上蓋的麻布一掀,就露出裏麵豔生生的花朵。
山上的野花的花盤開的都比較小,但摘下去兩三天,居然還這麼鮮活,絕對是用上了別的手段。
楊昭熱情的把兩人帶到一處有桌椅的屋子裏坐好,踅摸了一套茶具回來,招來個大水球給他們熱上。
“呀,小仙師真是太客氣了。”
林村長幾個人笑得一臉靦腆。
“我這也是過意不去,我們村的人呢把這南山的花都采光了,給您送點來讓您過節用。”
人家村長那麼客氣送鮮花上了,楊昭也要好聲好氣的接待人家。
且看這全城出動的景象,聖神節肯定是一個大日子,她想要入鄉隨俗,跟大溜過一下這節日。
“林村長真是麻煩你了,你也知道我是去年才來的滄城的,不知道此地過聖神節的規矩,您能不能給我講上兩句?”
雲陽觀和上陽村畢竟是鄰居,山下熱熱鬧鬧的過節,上麵卻冷冷清清的,看著也不像樣子,也容易引起村民的反感。
她這一句話就讓林村長的話匣子給打開了。
原來這聖神節紀念的就是他們腳下的這塊神靈化身的大魚。
據古老傳聞,就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神靈化身大魚承接住了世間的苦難。
所以這一日也成了大周朝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由於這個時節不是什麼豐收的日子,所以各種各樣的鮮花就成了最重要的貢品。
“各地的習俗都差不多,我們這兒啊是百鮮花迎聖神節,我知道有的地方,也有用初生的嫩芽的,您啊,現在就去城裏買點彩帶給你這院子門上都掛上,等正日子來了擺上供桌,獻上鮮花,等著神靈賜福就是了。”
當送林村長他們下山,楊昭就進滄城買了一回彩帶子。
沒想到這彩帶還不便宜,顏色越花哨的價格越貴。
楊昭不想當那冤大頭,直接挑中等的買了一些就掛到了雲陽觀的門上。
這幾日送磚石木材的本地人也不來了,都要回去過節。
不用搬磚的小豆人幹脆把這幾日在宿金塔裏學的東西都刻在了磚牆上,然後描上了金漆。
“以後咱們這就是傳道牆,誰看了不得感念一份咱們的功德?”
李白寧看著那一麵麵的金色思維導圖,心中一片激動。
珠蘭讚同的在旁邊點著小腦袋。
這幾日,因為她經書背的好,受到了很多的誇獎,這極大的提高了她的自信心,走到哪兒一張小臉都是陽光明媚的。
也就在林村長送花的第二日,小豆人們見證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
此時山下想起了祭祀的禮樂之音。
楊昭聽著聲音是從滄城傳來的,她趕緊拿上一個桌子放到院子裏,把那幾籃子鮮花供奉在桌子上。
禮樂的聲音從早上一直響到中午,從城裏一直傳到城外。
當日上正中的時候,忽然,幾通咚咚的擂鼓之聲響徹整個滄城。
連南山上的雲陽觀,也被這鼓聲震的心聲搖曳。
山上的小豆人一下子慌亂了起來。
“這怎麼了?有人放禮炮了不成?”
“額,不會山腳下的人架著意大利炮要攻上來吧!”
“想什麼呢?人家今天過節,估計擂鼓助威呢。”
楊昭出了院子,來到山頂上往下看看情況。
院子裏的一群小豆人也烏泱泱的跟了過來,在小豆人感人的身高的襯托下,她成了鶴落雞群的那隻鶴,顯得身高格外挺拔。
隨著鼓聲越來越大,她發現整個滄城在她的眼中變得有點朦朦朧朧。
一股異樣的感覺層層疊疊的衝擊著她的心神,提醒她要俯首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