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九月十九。
劉闖在當陽戰場上,突然投入大量天雷火,一舉擊潰叛軍。
龐統被俘,蔣琬戰死,鄧凱更加淒慘在如雨天雷火的轟擊之中,幾乎屍骨無存。
此一戰,漢軍俘虜叛軍逾萬人,當場戰死,或者說被炸死的叛軍超過三千人,餘者皆逃離戰場。
至於這些逃兵日後的命運,劉闖無意去理睬。
到時候,自有新任荊州刺史來負責此事,想來這些潰兵也成不得氣候。
倒是俘虜了龐統,有些出乎劉闖的意料之外。但此時此刻,劉闖卻無心等龐統醒來,因為他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
“文向!”
“末將在。”
“我著你率兩千飛熊衛,即刻起兵,趕奔竟陵。
若竟陵守軍投降,則大可以接受。若竟陵守軍不肯投降,你便屯兵於鄖鄉,扼守通往華容的通道。我會隨後命公義趕赴鄖鄉與你彙合。總之,你要給我守住鄖鄉,不能放走一個人。”
“喏!”
徐盛欣喜萬分,立刻點起兵馬,連夜向竟陵出發。
劉闖則喚來了張任,“公義,想來安陸那邊,戰事也該拉開序幕。
我與你兵馬八千,連夜前往安陸,參與安陸之戰。聽清楚了,不要放走一個叛軍南下,務必要配合其他人,將叛軍向南新市驅趕。而後,你與黃忠等人,將叛軍合圍與南新市,明白?”
“末將,明白!”
張任立刻領兵而去,劉闖則返回當陽。
至於當陽河畔,自有呂蒙等人打掃戰場,無需劉闖費心。
他抵達當陽之後,立刻招來了法正。
劉備在枝江敗逃而走,目前下落不明。對於這個曆史上打不死的小強,劉闖不敢放鬆半點警惕。他和法正仔細研究了劉備可能逃逸的方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夷道。按照目前的形式,劉備的確是有可能向夷道逃竄。原因嘛,非常簡單!通往長沙的必經之路江陵,已經被劉闖占居。劉備若不是傻子,絕不敢從江陵撤退……而他身邊還跟著一個劉封,是土生土長的荊南人,更熟悉荊南風土人情。所以,劉備一定會從夷道逃往長沙,畢竟那裏還保存有一些實力。
劉封,是長沙人。
他本是長沙寇氏族人,而寇氏在長沙,雖算不得翹楚,也頗有實力。
劉備這個人不會輕言放棄,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東山再起。
“我當自領一支兵馬,前往夷道。
孝直坐鎮當陽,立刻通知子衡,請他自江陵出兵,占領夷道。
另外派人告訴那五溪蠻王,就說我會在夷道召見他,之前我答應他的事情,絕不會有任何反悔。”
“丞相,那西川……”
劉闖眉頭一蹙,陷入沉思。
片刻後,他開口道:“命張郃率部進駐夷陵,若西川兵馬來犯,隻守不攻,靜候援軍。”
“喏!”
法正,躬身領命。
伴隨著漢軍總動員,夏侯惇所部已經兵抵襄陽。
而曹仁所部,則進駐南陽郡;曹純兵馬,也抵達阿頭山。
此次,漢軍集結三十萬大軍,就是要一戰功成。但從目前的形式來看,三十萬大軍威懾的意義遠遠大於博弈。從某種程度而言,劉闖還不想在這個時候和劉璋反目,也不想對西川用兵。
他如今的主要精力,可以說都放在了劉備的身上……
就在當陽之戰結束的第二天,安陸溳水以西,漢軍向張飛和陳到,也發起了凶猛的攻擊。
張飛原本是想要和漢軍決戰,卻被陳到阻止。
這時候,當陽之戰的結果還沒有傳到陳到的耳中,可陳到卻覺察到了局勢不妙。
他攔住張飛,強行下令撤兵,迅速向竟陵方向撤退。不想在途中卻遭遇張任的阻攔,將兩人死死拖住。隨後,馬超、趙雲、文聘三路大軍從後方追擊過來,一場混戰之下,張飛率部突圍而去,陳到則領著殘兵敗將向北逃竄,一路跑到了南新市,與關羽彙合一處……
趙雲馬超旋即合兵一處,迅速追擊陳到。
大軍與雲杜和黃忠彙合,將南新市團團包圍。
而張飛在殺出重圍後,一直逃出三十多裏,才得以清點兵馬。
結果,隨他一同逃出來的叛軍,加起來不過三百餘人……而這時候,張飛也聽說了龐統戰敗的消息。
“早就說過,黃口小兒不堪大用!”
張飛拍著大腿破口大罵,而後又陷入沉思。
兄長劉備自枝江逃走,目前下落不明。那黃口小兒雖然不堪大用,但是有一件事卻做對了,就是讓馬良提前撤兵,退往長沙。嗯,而今之計,我也隻有向長沙撤退,與馬季常合兵一處。
相信兄長若逃出生天,定會與我在長沙彙合。
想到這裏,張飛便拿定了主意。
他帶著人,直奔竟陵方向逃逸,可是在半路上卻得到消息,漢軍已經攻占了竟陵。
“三將軍,這當如何是好?”
說話的人,名叫張存,表字處仁,是南陽郡人。此人也頗有才幹,隻是和龐統素來不合。也難怪,張存出身寒門,與龐統不合倒是在情理之中,而今在張飛帳下,擔當著主簿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