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遷都長安
時光飛逝,五年時光過去
大夏皇宮
李銘一身龍袍端坐龍椅,麵貌依舊與五年前一樣,隻是身上的帝王威嚴卻是日漸加重,下方的百官作揖朝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李銘俯視著下方百官,眼中仿佛看破人心,自從三年前李銘開始登基以來便開始實行軍政分家
更是從新修訂了官員製度,設立監察百官巡視天下的監察院,直屬皇帝指揮,設立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卻隻有提議權,決策權在皇帝手中
丈量土地收歸國有,按丁分發良田鼓勵生育,修橋補路大興土木,建設錢莊流通貨幣,創立報社宣傳政策,建設學院廣開民智,修建醫館治病救人,建設皇家軍校培養軍官
更是設立宗教司管理宗教事務,和尚道士出家皆要進行登記考試佛經道經方能做和尚和道士,一切皆是順利無比
嗯,尚武閣又多了易筋經和七十二絕技,還別說佛祖的金身就是值錢,讓國庫充實了一波
一係列政策使得大夏國力突飛猛進,一條條大路貫通大夏全境,隨著土豆紅薯以及玉米的推廣境內的百姓更是家家有餘糧,隻要不是太懶的人,皆可以吃飽穿暖
經濟方麵則是鼓勵經商,開海貿易
民生經濟皆有所成就,軍事方麵卻也沒落下,占領滅金國以及高麗,修橋修路的人員中就有高麗的男子,每頓隻需要泡菜便可以養活倒也是省心
李銘收回思緒,俯視階下百官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
排在第二排的禮部尚書出列,恭敬的行了一禮
“說罷”
李銘好奇的看著下方的禮部尚書
“陛下,文成武德,功蓋千秋,下官提議可去往泰山封禪,以此彰顯我大夏興盛以及陛下的功績”
“是極,是極以陛下的功績足以進行泰山封禪”
隨著禮部尚書的提議,整個大殿也紛紛附和起來,李銘聽得也不由一陣心動,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李銘正要答應,突然卻是想起了謀人,心中不由一陣隔應,一時間卻是索然無味,
“連那趙恒小兒都能去泰山封禪,這封禪有何意義?朕羞與其為伍”
呸,什麼檔次也配與朕相提並論
群臣麵麵相覷,心頭一想卻也是這道理,就宋真宗趙恒那德行都能去泰山封禪,這泰山不去也罷,紛紛看向提議的禮部尚書
宋真宗趙恒是北宋的第三個皇帝,在他當政期間,竟然以優勢戰局和遼國簽訂了屈辱的《檀淵之盟》,實在是史無前例。關鍵宋真宗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牛逼了,總是想著封禪,最後雖然讓他成功泰山封禪了卻也拉低了封禪的水平,自他之後便再也沒有帝王去泰山封禪了。
“卻是微臣所慮不周,望陛下恕罪”
群臣的目光使得禮部尚書如坐針氈,急忙出列告罪,李銘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禮部尚書方才鬆了口氣回到隊伍中,李銘巡視著百官,眼神定格在工部尚書身上
“李愛卿,長安城的宮殿可曾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