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喆學聽了,不知該如何以對。對於羅家楠的偏執,林冬自是心知肚明。他們各有各的堅持,無法簡單地以是非對錯來評判。同時他冥冥之中有種預感,像毒蜂那樣的一個人,即便是被逼入絕境,大概也不會束手就擒。

但一切都是猜測,當務之急,是他們得找到他。

【我在辦公室,今晚不回去】

給唐喆學回完信息,林冬放下手機拿過卷宗,繼續研究億華娛樂前董事長李永鋒的案子。會上他說龐寧的死是個開始,但事實上,他認為李永鋒的死才是整串凶案的起點,隻不過目前手頭沒有證據,話不能亂說。

李永鋒案的卷宗,三年前他就看過了,連同其他一係列被懷疑為毒蜂所為的案子。這些案件的跨度長達二十多年,據此推測,毒蜂初次在境內犯案的年齡約在二十至二十五之間。這個歲數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過於年輕了,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紕漏。但像毒蜂這類緬甸華裔雇傭兵出身的殺手,往往自童年時期便開始接受訓練,在其他同齡孩子還在跟家長撒嬌耍賴的年紀,他們大多已經殺過人了。

當初接手這些案子時,他曾經質疑過李永鋒的案件是否為毒蜂所為:首先,用炸彈不是毒蜂的風格,他的習慣是用一把帶消音器的槍,悄無聲息的開始和結束;其次,爆炸會引起民眾恐慌,警方高層勢必要投入大量警力和資源來偵破,這將增加被鎖定的風險;最後,這類殺人手法往往是做警示他人所用,乃恐怖分子的常用手段,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而毒蜂這種人最該回避的就是引人注目。

隻是當時上麵已經給此案定性了,確認和毒蜂有關。而他和他的隊員作為整個追捕計劃專案組的引證小組,工作性質決定他們無需辨別案件嫌疑人的鎖定,於是並未就此向上級遞交過任何書麵報告,隻在私下裏做過討論。

現在,他重新翻看當年的卷宗,疑點在一張張照片和一頁頁調查記錄中逐漸加深:李永鋒死時可以說是屍骨無存,猛烈的爆炸和滿滿一油箱引發的烈火吞噬了一切,能證明死者就是李永鋒的,源自於他妻子顏綺麗的口供,以及燒剩下的幾顆吻合醫療記錄的牙齒。

——所以,會不會是李永鋒詐死,顏綺麗在公眾麵前灑淚,換取同情心帶動票房,借此翻盤危如累卵的對賭協議?

念頭劃過腦海的同時,辦公桌上的座機驟然響起。林冬接起電話,是門衛室打來的,讓他去取一份快遞。最近陸續收了幾份快遞,各分局提交的資料,有關吸毒過量致死人員的案件記錄。唐喆學發協報的時候隻留了門衛室電話和部門名稱,來件都是通過門衛室轉交。

拿到快遞,林冬注意到隻是薄薄的一個文件袋,略感奇怪。有的分局是刻張盤寄過來,或者是存儲好的U盤,有的是複印好的卷宗裹得跟個郵包似的。